圆一个高原冻土上的高速梦-凯发集团官网

圆一个高原冻土上的高速梦

发布时间:2017-12-20 【 】
 

青藏公路通车60 余年来,已成为西藏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大通道。日益增加的客货运输量,使老青藏公路不堪重负,建设青藏高速公路再一次被提上国家议程。

2015 年底,青藏高速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新建青藏高速是目前所有进藏高速公路中最佳的进藏大通道,仅有约1100 公里,而其中550 公里的冻土区却是制约青藏高速建设的技术瓶颈。

图:中交一公院在青藏高原建成世界第一条跨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地区的全天候通车二级公路

 

在高原冻土上修高速公路,相当于攀登公路工程的珠穆朗玛峰。”

青藏高速遇到的冻土问题,在国内外专家看来是无解之题。高寒在西伯利亚等地区已有较多研究,高海拔难题在国外也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在高寒高海拔冻土区建高速公路,是世界级难题,毫无经验可供借鉴。

2016年,以中交一公院为依托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这是中国交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是中国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依托研究高原冻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重点研究青藏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养,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

 

“中交一公院的高原冻土科研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唯一不灭的火种,是交通行业的国宝。”

3代人, 44 年,观测数据300多万组。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和技术沉淀,在土木工程界绝无仅有,确立了冻土工程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据统计,我国专业从事冻土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足400人,而中交一公院就有将近100人从事公路冻土工程研究。

以武憼民为代表的第一代冻土科研者,1954年青藏公路测设时就参与其中,自1972年青藏公路改建铺沥青路面开始,带领团队进行高原冻土的研究。2006年,这位中国冻土研究的拓荒者因病去世。

以汪双杰为代表的第二代冻土科研者,耗时30多年,主持完成了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汪双杰也成为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第三代冻土科研人员,以陈建兵、张娟、刘戈、朱东鹏、金龙、李金平为代表,虽然大部分是 80后,却已担负起延续高原冻土科研火种的重任。

 

“我们要用高原的高度来建设一个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打造中国交建冻土科研品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除服务于青藏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外,实验室还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5 年建成的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工程,穿越帕米尔高原等多年冻土区,中交一公院为其提供了冻土技术支撑。实验室还将参与中俄原油输油管道、中吉乌铁路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国际重大交通及能源工程,运筹建立中巴、中哈、中塔吉乌和中蒙俄4 大国家冻土区道路工程研究联合实验室,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我们不仅要运用冻土技术,还要将冻土的技术标准输出国外,建立寒区道路工程国际标准体系。

——实验室副主任 陈建兵
相关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