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凯发集团官网

传承“两路精神”!我们的建桥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10
分享到:
  拂去历史的尘埃,一张黑白老照片跃然眼前。
  1965年8月25日,风和日暖,彩旗飘扬,原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现为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川藏公路改建工程——拉萨大桥通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参加庆典活动,时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西藏工委第二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为大桥通车剪彩。在滔滔的拉萨河上,藏汉人民在这座“幸福金桥”上同声欢庆。
  
  康藏破天险
  
  二公局成立于1964年,但这已是二公局人第二次在拉萨河上修桥,他们和张国华将军以及拉萨河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4年前的康藏公路。康藏公路是原西康省会雅安至西藏拉萨的省际公路,1955年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起点也延伸至成都,改称川藏公路。
  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从西南方向进军西藏。但进藏道路只是一条路况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被称为“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运输货物全靠人背畜驮,牦牛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由于路途遥远,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张国华说:“修建一条公路是入藏部队和工委的生命线”。
  1952年1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康藏公路筑路军民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朱德的题词是:“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遵照党中央“大军进藏,不吃地方” “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指示,18军开山放炮筑路,开始修建康藏公路。康藏公路地势险峻,江河沟壑众多,二公局一公司的前身——雅甘工程处作为专业桥梁队伍,担起了架桥重任。
  早在1950年,二公局的前辈们就已开始修建康藏公路泸定县的大渡河桥,大桥位于红军长征时飞夺的泸定桥上游不远处。1951年底大桥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悬索桥。塔身上刻写着朱德题写的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题写桥名“大渡河桥”。
  康藏公路地势险要,多有大江大河、高山峡谷、悬崖绝壁,施工条件艰苦。有人回忆道:“曾有一个排的战士,拴上绳子坠到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打炮眼。忽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滚落,整个排的战士,连着巨石直接滚到帕龙江里了。”就在这样的天险之地,二公局的前辈们和18军的战士并肩奋战,在康藏公路上建设了几十座桥梁。大渡河桥、飞仙关大桥、昌都大桥均采用悬索结构,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一批悬索桥。在全线最险峻之处——怒江绝壁上,因为钢材有限,二公局前辈们用重庆生产的钢桁构与当地生产的木材组合,建设出一座大桥跨越天堑。
  
  10多万军民用钢钳、铁锤这些简单的工具在雪域高原上奋战了4年多,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同时完成通车拉萨的战略任务。然而却有3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雪域高原,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毛泽东再次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2014年,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10多万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60多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再战拉萨河?
  从拉萨市区去往东郊、南郊以及林芝、昌都等地,都要经过拉萨河,但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坐牛皮船渡河,不仅风险大、费用高,而且时间很难保证。当地民歌唱道:“拉东香卡渡口,乘坐早班渡船,走到布宫跟前,太阳已上西山。”足见其中的不便。
  
  1954年川藏公路修到了拉萨,拉萨河大桥是最后一战。二公局的前辈们建起了拉萨河上第一座桥梁——钢木结合的拉萨河大桥,从此人们彻底摆脱了牛皮船的不便。
  10年之后,这座钢木结合的临时桥梁已经不能满足通行需求。二公局又承担起川藏公路改建工程。前辈们再次进藏,二战拉萨河。那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从格尔木到拉萨,坐最好的解放牌汽车,要四天时间,途中还要翻越海拔五千米的昆仑山、唐古拉山,高原缺氧,困难重重。
  工地上没有大型设备,很多工种、工序都是人工完成。木工班要把全桥所需的木料截成板材,一天下来只能截十几平方米,班组只有一台十几公分的三圆盘锯,制作模板只能通过手锯、手刨。一吨多重的钢筋笼、大梁骨架,十几个工人喊着号子往前抬。成型制作全靠人工,对接的锲口也是每人一把小钢锯,一点一点锯出来。预制大梁、墩帽等砼浇筑,全是人工拌和、捣固,肩挑运送,捣固手一天两幅手套,一天下来手套全被磨破。起重班虽然是全队机械最多的班组,但大梁横移、纵移都是依靠手摇绞车和手工操作,当时20多吨重的大梁吊装,用的是独脚扒杆、多线滑车和卷扬机,一片片架到十几米高的桥墩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以苦为乐充满斗志,劳动热情始终高昂。
  
  1965年8月,拉萨河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刚构桥——拉萨大桥提前4个月通车。一张老照片留下了经典的镜头:拉萨河上,两桥并肩,10年前建成的钢木结合桥梁“光荣退休”,钢筋混凝土现代化桥梁“上岗”肩负新的使命。
  • 责编:
  • 来源:海外业务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