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凯发集团官网

央广《红色印记》讲述中交人“四分钱奖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10
分享到: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曾任四航局党委副书记的阮祥发在《红色印记》第84集中讲述40多年前深圳的“四分钱奖金”为何会惊动中南海的故事。
  1983年关于蛇口工业区实施《工资改革方案》的批复。批复中直言:工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但泛黄的白纸上,工整的印刷体字迹与红色的印章彰显着工资改革的坚定。
  
  ▲1983年关于蛇口工业区
  实施《工资改革方案》的批复
  现在,这份文件就静静地躺在深圳博物馆的玻璃柜内。博物馆外深圳的日新月异,正始于40年前那段打破“大锅饭”,勇于追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日子。
  1979年7月,炸山填海的开山炮犹如一声春雷,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
  
  ▲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
  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
  1979年的蛇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当时,蛇口急需新建一个码头,使得运送建设物资的船只能够靠岸,600米的顺岸码头工程成为蛇口第一批基础设施的重头戏。通过公开招标,项目由原交通部四航局承建。
  时任交通部四航局二处办公室副主任阮祥发:这是我们四航局历史上第一个签订的有奖罚条款的项目。这个项目,如果推迟一天,就每天按照工程总造价的1%进行罚款。提前竣工,它有奖励。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顺岸码头施工现场
  建码头要炸山填海,大量的土石方需要转运。工期紧迫,但吃惯“大锅饭”的工人们却在“磨洋工”,上厕所、车抛锚、迟到早退……即便是开着进口的日本挖土机和翻斗车,施工队每天每辆车只能拉20多车土石。
  眼看着工期赶不上,怎么办?当年10月,蛇口工业区开出了一剂“猛药”——定额超产奖励制:工人每天装运石料定额40车,超出的,每多拉一车,就奖励四分钱。原交通部四航局机械队汽车分队书记林重庆说,超产奖励制度一出,整个工地都沸腾了。
  林重庆:司机跟我讲,“书记,我们干了一整天,连厕所都忍住了,有一部分人可能达到130车”。
  干劲很快被调动起来,阮祥发回忆说,工人们一个月赚的钱比原来平均翻了三倍,工程进度也飞速提高。第二年,码头一期工程提前1个月竣工,为国家节省130万元资金。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员工工资试行办法》
  今天很多人习以为常的kpi奖金激励机制,在当时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大胆创举。很快,反对“奖金挂帅”、认为此举“冲了红灯”的质疑声四起。
  
  ▲20世纪80年代的蛇口工业区
  1980年4月,“四分钱”定额超产奖励制被叫停了,码头二期工程的进度像踩了急刹车一样,施工现场又开始弥漫着懒洋洋的气息。在二期工程面临逾期的情况时,一份内参被直接送进了中南海。当年8月份,在党中央的支持下,蛇口工地上的定额超产奖励制度重新恢复,并且进一步细化为:工人每天完成55车定额任务,每车奖励两分钱;超出55车,每车奖励四分钱。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又回来了。那年冬天,每位建设者都收到了另一份提前完工的“特殊奖金”。
  阮祥发:我们利用这笔奖金,从香港运一批电视机和录音机过来,按照每一个参建职工人手一份。那个时候电视机在国内你哪里买得到?80年有几个家里有电视机?
  
  ▲《胡耀邦总书记、谷牧副总理
  对蛇口工业区超产奖问题的重要批示》复印件
  1983年,蛇口工业区正式实施收入分配改革。在蛇口工业区《工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工资构成。而分配制度改革加快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速度,蛇口的“高效率”与当年建设“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壮举一起,构成了“深圳速度”的标志、特区建设的符号。这一经验很快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被积极推广,成为后来国内企业分配的主流模式。
  从“四分钱奖金”到蛇口工业区《工资改革方案》,在那个耻于谈钱、羞谈利益的年代,人们第一次触摸到了市场经济的冷暖。也是自那时开始,从劳动用工制度,到干部人事制度;从工程招投标制度,到城市居民住房制度,1979年到1984年间,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外汇收入增长了两倍,和外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2500多个,工农业总产值比创建时的1980年增长了8.4倍。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中国改革开放从此开启绚丽篇章。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
  • 责编:
  • 来源:海外业务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