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集团官网

<![cdata[媒体聚焦]]>-凯发集团官网 新华网:“海南第一隧道”:五指山特长隧道正式贯通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9_118327.html 2020-10-10 08:50:00

 新华社海口10月10日电(记者严钰景)海南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山海高速五指山特长隧道贯通仪式,10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该隧道是目前海南公路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通车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

  据了解,五指山特长隧道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左线长4845m,右线长4870m,隧道最大埋深约383m。隧道跨越5个地层断裂带,所处区域地势起伏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交建部门克服复杂地理环境和疫情影响,使隧道比计划提前7个月贯通。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在贯通仪式上表示,五指山特长隧道的贯通,标志着山海高速项目全线实现贯通,对于项目早日建成通车,实现海南岛“县县通高速”,加快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
新华网:贵州剑榕高速建成通车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9_118326.html 2020-10-03 08:48:00
 
 
 

 

    这是剑榕高速榕江北至寨蒿路段(9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10月1日,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贵州剑(河)榕(江)高速公路开通试运营,实现全线通车。剑榕高速公路跨越三穗、剑河、榕江三个县,全长约118公里。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
央广网: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城号”下线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8.html 2020-09-30 18:15:00
   央广网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姚东明 通讯员张凤华)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城号”29日在中交天和顺利下线。 “长城号”开挖直径16.07米,整机总长约145米,总重量约4500吨,将应用于北京东六环工程隧道项目施工。该隧道段总长9.2公里,其中盾构段长度7.4公里,是全国最长的地下公路隧道;成型隧道外径15.5米,是目前中国内地直径最大盾构隧道。
       东六环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对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东六环改造工程隧道掘进采用2台外径16米级的超大直径复合泥水平衡盾构机,自北向南始发,同向施工,盾构机均采用国产装备,这在中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罕见。
       “长城号”需穿越北京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地下管线构筑物复杂、实施难度大,需下穿或上跨多条道路、轨道及河流,盾构机平均覆土20米,最深处为穿越副中心火车站,覆土达45米。中交天和对“长城号”盾构机进行了专业化、智能化的针对性设计,并应用诸多完全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大块头与智能化的完美结合。
       “长城号”首次采用了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创长距离掘进不换刀技术,可实现在本项目连续掘进4800米不换刀,一般情况下在砂卵石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机平均每掘进200米需进行刀具更换。盾构机宛如穿行地下、吞石吐泥的巨龙,刀具就是它的牙齿,对隧道的顺利贯通至关重要,中交天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光纤磨损检测技术应用于盾构刀具检测上,实现可实时检测出刀具磨损量,操作人员根据实时检测数据及时发现和分析刀具磨损原因,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提升刀具使用寿命和掘进效率,与传统的开仓检查技术相比更加安全、高效,与液压刀具检查技术相比更加环保、精准和能提前预防刀具异常磨损。“长城号”盾构机还应用了中交天和自主研发的管片自动化拼装技术、智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绿色环保管路延长装置、泥水分层逆洗循环技术、国产常压换刀装置、刀盘伸缩摆动装置等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这不仅降低制造成本,还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上半年各行业正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长城号”盾构机恰好处在开工的关键阶段。中交天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科学排序物资供应,调整和优化进度计划,和上下游产业共同克服困难。截止目前,中交天和已超额完成了2020年全年经营额,有力保障了隧道建设对盾构装备需求,保证了全年的稳增长任务的完成,在助力“六稳六保”中,展现了央企担当。
 
]]>
中国新闻网:世界跨径最大最长的廊桥金峰大桥通过交工验收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9_118324.html 2020-09-29 08:46:00

  中新网漳州9月28日电 (柳长兵)中交二航局福建省漳州市金峰大桥工程项目部28日披露,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跨径最大、最长的廊桥漳州市金峰大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金峰大桥全长1.59公里,主线桥梁全长1227米,上跨主桥廊桥的观江阁跨径54米,双向双幅八车道。 柳长兵 摄

  据披露,金峰大桥项目总投资9.5亿元,全长1.59公里,主线桥梁全长1227米,上跨主桥廊桥的观江阁跨径54米,双向双幅八车道。2017年4月28日,金峰大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起于漳州市金峰开发区金塘路,依次跨越北江滨路、九龙江西溪、南江滨路,最终与廍前大道相接,是连接漳州市区与南靖县靖城新区的重要通道。

  一桥飞架南北,凌空俯瞰金峰大桥,红色的廊亭、楼阁十分醒目的横跨在九龙江西溪上。 柳长兵 摄

  金峰大桥主桥采用“廊桥芗韵”设计方案,在连续梁主墩位置设置两座横跨主桥的观江阁,其观江阁展廊跨径为54米,为目前世界跨径最大、最长的廊桥。

航拍金峰大桥。 柳长兵 摄

  一桥飞架南北,凌空俯瞰金峰大桥,红色的廊亭、楼阁十分醒目的横跨在九龙江西溪上。金峰大桥设计为景观性大桥桥梁两侧人行道设置有长廊和古亭,横向设置两座人行天桥,红砖瓦、燕尾屋融入了闽南特色建筑元素。

 

金峰大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会议现场。 柳长兵 摄

  该项目负责人称,金峰大桥是漳州九龙江上第一座具有“闽南芗韵”廊桥和古亭标志性的大桥,成为漳州一张最靓丽的名片。通车后,漳州市区到靖城新区只需要10分钟,比目前行程缩短了30分钟,大大地方便了当地老百姓出行。(完)

]]>
《经济日报》:携手抗疫让中巴关系更“铁”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7.html 2020-09-21 18:00:00

  “巴铁”,这个称谓鲜明体现了中巴之间独特而深厚的情谊。面对突如其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铁哥们”与时俱进又历久弥新的深刻内涵。

  年初,中国仍是全球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尽管巴基斯坦面临着疫情扩散至本国的风险,仍毅然选择倾囊相助。2月1日,巴空军派出战略运输机向中方紧急运送7吨防疫物资,这几乎是巴基斯坦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能够筹措到的全部家底。巴总统阿里夫·阿尔维在3月份访华时表示,巴基斯坦任何时候都会以举国之力援助中国,在援助中国的时候,从来都不会考虑自己的后路。

  随后,中国疫情逐渐转入平稳,巴基斯坦疫情暴发。中国迅速向巴提供了涵盖人员、物资、资金、技术、经验的全方位抗疫援助,帮助巴科学防控。这其中有政府行为,3月6日,经两国政府协商,临时开通红其拉甫口岸,由中方向巴陆路运送包括口罩、试剂盒、防护服、呼吸机在内的各类防疫物资;也有企业行为,三峡集团、中国交建、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以及阿里巴巴、海尔等私营企业纷纷向巴分批次捐赠大量防疫物资。5月14日,巴基斯坦参议院以通过决议的方式,赞扬和感激了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邦,在巴面临疫情危机之时对巴提供及时和有力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份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8月18日,巴基斯坦正式批准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巴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巴基斯坦也成为首批向中国疫苗投下信任票,并且获得疫苗优先使用权的国家之一。继2013年率先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巴基斯坦再次成为首批参加健康丝绸之路以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国家之一。

  相信中巴这一对“铁哥们”的交情将会越来越深厚,双方合作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
光明网:吹响集结号 党建巩固深化年中交三航二公司在行动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6.html 2020-09-16 17:53:00

 中交三航二公司党委吹响党建集结号,把“中央企业党建巩固深化年”专项行动作为2020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组织,把“抓住一个核心、坚强三个基本、提升六种能力”作为主要措施,狠抓落实,强力推动“基层党建巩固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抓住“一个核心”:抓好基层党支部这个核心,找准党建突破口。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公司党委将基层党支部作为推进公司党建工作落地的核心单元,在抓实抓好基层党支部这个关键上下真功夫,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今年,在创建中交集团首批基层党建标杆的过程中,公司党委在基层党支部全面构建“党建 改革”“党建 业务”“党建 创新”“党建 文化”“党建 作风建设”“党建 安全”的具有特色的党建工作载体,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强“三个基本”:扎实推进“三基”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公司党委以贯彻落实中交集团《三级党委抓支部建设实施意见》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向纵深发展。全面建强基本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四同步、四对接”的原则,今年上半年及时跟进了m908项目、汕头津湾项目、桂山风电项目等5个党支部的设置,确保基层党的组织全覆盖,同时稳步推进公司党委、湖南分公司总

  部党支部、邮轮后续码头项目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应建必建,应换必换,保证了支部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强化基本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公司《2019-202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力度,坚持集中轮训制度和学时制度,对公司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分期分批进行开展培训轮训,全方位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实施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对支部书记、副书记、政工干事开展专项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坚强、作风正派、业务精通、能力过硬、群众信任的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全面强化基本制度,确保党内规章有效执行。今年年初,公司党委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为契机,对公司《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修订,在更好地指导党建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的应用,将结果与领导班子薪酬、评优等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提升“六种能力”:依靠“党建 ”模式,推动党建价值提升。 

  公司党委坚持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融合,以“夯实党建基础、争当岗位先锋”为主题,以基层党建标杆创建为目标,依靠“党建 ”模式,以工作业绩检验党组织建设成效,推动党建价值提升。“党建 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在战略上把关定向,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方法,为公司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党建 业务”,提升价值创造力。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组织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实际,强化学习、比拼技能,切实提升全员业务技能,引导党员勇挑重担,提升党建价值创造能力。“党建 创新”,激发工作新动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党员创新攻坚团队,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集中攻克项目中的难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激发广大员工创新创效、岗位建功的热情。“党建 文化”,提升文化凝聚力。立足文化视角,注重思想引领,以文化为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布置党员活动室,发挥党建文化宣传墙、职工之家、主题党日等阵地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引领和党员群众自主参与的自觉性和凝聚力,有效发挥“文化党建”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以文化人的功能。“党建 作风建设”,提升组织战斗力。贯彻“党建领航、班子引领、干部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以作风变革为职工群众减负、解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领导干部坚持逢会讲作风,凡事看作风,要事难事亲力亲为,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切实将作风建设转化为组织战斗力。“党建 安全”,提升安全保障力。促进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以党支部为单位,组建一支反违章督察队,组织一次反违章讲堂,进行一次反违章大家拍,开展一次反违章分享会,组织一次安全承诺活动,开展一次安全规范考试的“六个一”活动。

 

崇明环岛项目部开展“党建 安全”六个一活动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党委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崇明花博会、株洲清水塘、长江口南槽、外高桥2#船坞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力以赴追赶进度。公司党委在企业发展中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努力将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使命担当诠释中交三航的责任与温度。

]]>
新华网:国内首座跨海高铁斜拉桥主塔封顶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5.html 2020-09-15 17:51:00

 9月15日,新建福厦铁路泉州湾跨海大桥南岸主塔封顶。全长约20.29公里的泉州湾跨海大桥也是国内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跨海大跨斜拉桥。

  福厦高铁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正线全长2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厦高铁先后跨越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三个海湾,其中泉州湾跨海大桥是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这也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

  该桥设南北两座主塔,设计为曲线“h”形,高160.254米,相当于50多层楼高,单个主塔浇筑混凝土方量达11230.65立方米。据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项目常务副经理刘福星介绍,主塔采用液压爬模施工,共分为28个节段,为适应塔身曲线设计,爬模每上升一节,都需要对模板尺寸进行调整,现场管理难度和质量控制难度极大。同时,泉州湾跨海大桥所在区域风大、水深、浪大、盐分高、湿度高,是典型的海洋环境条件,还面临着处于地震高烈度区的工程挑战。

  福厦高铁预计2022年通车,届时,福州至厦门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两地将形成“一小时交通圈”。此外,作为京福高铁的重要延伸,福厦高铁建成后将使福建6个设区市实现“高铁进京”,有效解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问题,促进福建快速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发挥沿海高速客运通道承上启下的作用。(张婷婷 王雄 袁羽 占雨欣)

 

泉州湾跨海大桥。新华网发(曹谱 摄) 

 

    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跨越泉州湾的主桥长800米、主跨400米,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这也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新华网发(曹谱 摄) 

 

  泉州湾跨海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网发(曹谱 摄) 

]]>
人民网: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成功封顶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4.html 2020-09-15 17:49:00

  人民网福州9月15日电(余杉芳)9月15日,随后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南岸主塔成功封顶,标志着大桥整体迈入上构施工快车道。

  新建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简称“福厦高铁”)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铁路北起福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正线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二航局承建的第6标段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路线起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跨越泉州湾、途径石狮市,进入晋江市,全长27.455公里。其中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泉州湾跨海特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跨越泉州湾的主桥长800米、主跨400米,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这也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的成功封顶,标志着福厦高铁向2022年通车目标又迈进一步。作为加快"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先行性项目,福厦高铁通车后,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对推动海西城市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作为京福高铁的重要延伸,福厦高铁建成后将使福建6个设区市实现“高铁进京”,有效解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问题,对促进福建快速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发挥沿海高速客运通道承上启下的作用。

]]>
央广网:10月1日玉磨铁路重点工程西双版纳隧道将迎新突破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3.html 2020-09-14 17:46:00
给洞内降温的冰块 (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西双版纳9月14日消息(记者张卓 通讯员隋业辉 陈嘉伦 尹旺 李帅)记者13日获悉,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参与施工的玉磨铁路重点工程西双版纳隧道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隧道横洞小里程与2号斜井大里程方向预计于2020年10月1日顺利贯通,这对改善洞内通风、排水、运输等施工环境,集中优势资源加速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为实现年底全隧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13日,记者在隧道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抢抓工期,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洞内,大量冰块堆积在一侧,大功率风机不断向洞内送风。
西双版纳隧道2号斜井(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项目总工周洋介绍:“这里的地层具有高地热、高地应力特性,导致洞内温度特别的高,为给洞内降温,保证进入隧道内施工人员的体力,每天消耗20吨左右的冰块,已累计使用3000余吨。”
  除了高温施工环境,地层几乎全是v级围岩成为项目施工最大拦路虎。
  周洋介绍,隧道围岩变化极为频繁,具有软弱、自稳性差等特点,极易发生变形侵限,涌突水风险极大。为此,项目部通过在洞内增设迂回平导隧道,增加施工人员、设备等方式,建立并落实“谁误事、谁负责、硬考核”激励约束考核制度,效实现了“零耽搁、负交接、提工效”。据测算,隧道挖掘速度达到每月108米,远超专家测定指标。
西双版纳隧道横洞(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铁路的欠缺、交通的不便一直都是制约游客前往西双版纳的因素之一,而玉磨铁路通车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该项目书记王炜告诉记者,玉磨铁路建成通车后,昆明到普洱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内,昆明至西双版纳仅需3小时左右。
  据悉,玉磨铁路北起云南玉溪,南止于中老两国边境口岸磨憨,与中老铁路磨万段相连,该铁路不仅能完善我国西南铁路网布局,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也起着重要作用。
 
]]>
新华丝路:中交上航巴西公司疫情期间持续作业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2.html 2020-08-17 17:07:00

  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8月12日电(记者陈威华、赵焱)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巴西公司负责人11日表示,该司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仍在继续进行相关作业,得到巴方业主高度评价。

  上航巴西海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俊当天在参加由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主办的“电商物流抗疫”视频研讨会上表示,目前该司在巴西施工船舶有“新海虎9轮”、“航浚4011轮”、“新海蚌”船组,负责里约dock brasil船厂以及南部的巴拉那瓜与安东尼那港疏浚工程。

  他说,里约dock brasil船厂疏浚工程已接近尾声。该项目不仅获得业主的高度评价,并且获得周围其他港口负责人关注,目前正在商讨开展临近港口施工事宜。巴拉那瓜与安东尼纳港5年维护疏浚工程项目进展良好,为巴拉那瓜港吞吐量屡创新高保驾护航,也得到了业主的高度好评。

  罗俊称,目前该司重点关注巴西南圣弗朗西斯科港,累西腓港和里约亚苏港等的业务,希望上航巴西公司的中国设备和中国技术能为巴西港口畅通提供帮助。

]]>
人民网:央企承建的西藏自治区首座万达广场开业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10/t20201016_118300.html 2020-08-14 17:01:00

  8月8日,西藏自治区首座万达广场开业。据悉,拉萨万达广场由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近年来,拉萨市城市发展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在加快经济发展节奏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据介绍,拉萨万达广场项目将为拉萨新增4000个城市服务业就业岗位。

  据项目承建方介绍,拉萨万达广场外观以“雪舞哈达”为设计理念,展现出西藏自治区民族风格建筑的独特神韵。(牛广文)

]]>
中国新闻网: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华丽高速全线贯通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8/t20200819_117043.html 2020-08-11 08:54:00
全线贯通后的云南华丽高速

  近日,在宁央企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承建的云南华丽高也全线贯通,年底将正式通车。项目建成后,云南丽江至四川攀枝花的行车时间将从原来的6小时缩短至2小时,对于促进滇西北区域发展、扶贫开发及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惠及沿线110 万各族群众。

  4年建设时间里,项目部共带动2000余名工人就业,修建乡路和桥梁近10公里,资助学生100余名,同时也通过“带货”,共计购买、帮售蔬菜水果10万余斤。(王博)

]]>
央广网:挑战世界最长排距 “天鲲号”重型挖泥船主要性能全部通过实战检验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8/t20200819_117032.html 2020-08-07 08:44:00

  央广网天津8月6日消息(记者刘阳)8月6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顺利完成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工程南部吹填造陆任务,比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该工程的完工,使“天鲲号”挖泥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超长排距输送能力得到检验,至此“天鲲号”挖泥船的挖掘系统、输送系统等主要性能全部通过实战检验,均超过设计标准。

 

  “天鲲号”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央广网发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供图) 

  作为我国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远程输送能力世界第一,其泥泵电机总功率17000千瓦,最大设计排距15公里“天鲲号”在连云港港赣榆航道工程施工期间,克服该地区超远距离输送粘土球混合姜结石水力阻力大、易堵管等困难,完成了7.2公里超长距离输送的疏浚施工任务。将输送粘土球混合姜结石工况的排压换算成标准土质细粉砂的输送能力,排距将超过15公里设计标准。 

 

  “天鲲号”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央广网发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供图) 

  自下水以来,“天鲲号”各项性能都亟需得到实战检验。2018年6月12日,“天鲲号”完成试航,船舶的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设备经受住了海洋环境的考验;2018年11月12日,“天鲲号”自动挖泥系统调试成功,开启了我国无人操控全自动挖泥的新时代;2019年3月12日,“天鲲号”正式投产,全船电力系统、推进系统、钢桩台车系统、智能集成控制系统等均经受住了实战检验。如今,“天鲲号”主要性能指标皆得到检验,该船正式具备了在国际疏浚市场的高端竞争力 

]]>
央广网:中交天和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成功掘进“一带一路”市场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8/t20200819_117030.html 2020-08-03 08:36:00

  央广网南京8月2日消息(记者姚东明  通讯员张凤华)当地时间8月2日凌晨3点,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中国出口海外首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成就了孟加拉国历史上第一条水下隧道——卡纳普里河河底左线隧道贯通。 

 

  用于该隧道掘进的盾构机刀盘直径达12.12米、长94米、重2200余吨,是中国首台走出国门,进入由发达国家垄断的海外超大直径盾构市场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单线盾构段长2450米,隧道最大覆土深度31米、设计水土压力达0.59兆帕,以粉细砂地质为主,极易发生砂层液化,刀盘结泥饼,切削面坍塌,排泥口堵塞等施工难题。中交天和为此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采用适宜的刀盘防结泥饼设计、泥水系统分层逆洗技术、智能防沉降控制技术、泥水循环系统自动控制等多项自创技术。该盾构机在施工掘进中实现了最快日掘进10环,月掘进171环(2米/环)的好成绩。此次盾构机采用钢套筒形式接收。盾构机接收完成后,将平移并180°转体,进行该项目右线隧道二次始发准备。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亚洲公路网,促进孟加拉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孟加拉国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使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的又一个合作典范。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将促进工业发展、蓬勃发展旅游业,还将扩大项目附近区域的贸易和商业,带来出口及就业机会的增加。         

  孟加拉大桥局总工程师艾哈迈德曾表示:“修建隧道一直是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我们希望把吉大港建设得像上海一样好。隧道完工,吉大港机场至工业园的车程将从4小时缩短到20分钟。” 

 

]]>
人民网:未来之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云开放”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8/t20200819_117040.html 2020-07-31 08:51:00
  人民网讯 7月30日,备受关注的“未来之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举行了“云开放日”活动。斯里兰卡知名女主持人印地瓦里·阿姆娃塔带领观众,从线上近距离走进这座印度洋边的“未来之城”,多角度立体展示了项目建设开发情况。

  直播连线中,阿姆娃塔首先了解了项目防疫工作情况,亲身体验了各项严格周密的防疫措施。项目属地员工介绍,斯里兰卡政府5月初批准复工以来,项目现场目前有530名工人在严格遵守政府防疫规定的情况下工作。项目专门建设了“方舱缓冲区”,对返岗的属地员工进行隔离,并免费提供两次核酸检测,项目人员目前全部“零感染”。随后,阿姆娃塔来到游艇码头、综合管廊、人工运河、公共沙滩、车行桥等现场施工区域,详细了解了项目施工进度和各区域未来规划。据了解,目前项目269公顷填海造地已经全部完成,未来规划城市建设规模超过570万平方米,集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有超过20万人在此工作生活,将成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全新的中央商务区(cbd)。

  在项目销售展厅,阿姆娃塔采访了项目公共关系负责人卡萨帕,深入了解了项目对斯里兰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卡萨帕介绍,科伦坡港口城一期投资14亿美元,带动二级开发超过130亿美元,是斯里兰卡历史上外商投资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将为当地创造超过8万3千个就业机会。斯里兰卡政府把科伦坡港口城定位为经济枢纽和商业中心,将在其中重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实施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投资,打造推动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透过镜头,斯里兰卡龙喜佛教大学僧人强帝玛特别向观众讲述了,中国港湾帮助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弟子规》翻译成僧伽罗语等鲜活的中斯文化交流故事,展现了中斯之间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的传统友谊。

  科伦坡港口城是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2014年,习近平主席与斯里兰卡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共同见证项目开工并剪彩。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斯里兰卡 “2030愿景”深入对接的重要成果,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建设开发期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先后实施了“渔民生计改善计划”“民族团结环岛接力行”“科伦坡美丽海滩计划”等多项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疫情期间,项目积极向斯里兰卡各界捐赠医疗防护物资,斯里兰卡总理拉贾帕克萨专门发推特表示感谢。2018年,《福布斯》杂志将科伦坡港口城评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

]]>
《光明日报》:“一尘不染”,才能铸就更高品质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21_116354.html 2020-07-21 09:33:00

  【一线讲述】

  讲述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陈伟彬

  2011年5月,我刚完成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一期工程,就接到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ⅲ工区二分区总工的任命。第一项任务,是与同伴们在牛头岛上以最快速度建成一座厂——世界最大沉管预制工厂。

  初到牛头岛,荒芜偏僻超乎意料:没有水电、道路和通信。这还不算什么,最难的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干。白天,我带着图纸、资料、日记本、行军水壶去工程现场,烈日把戴着墨镜的我们烤出了熊猫眼;晚上,我们围在一起热烈讨论:明天该干什么。越是困难,越显初心。14个月后,投资10亿元的沉管预制厂宣告建成,速度之快,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

  要建厂,首先要在荆棘丛生的悬崖峭壁上开辟道路。我带着同事们四处探寻,历时数月,终于硬生生挖出了一条路。“路通了!”对讲机里激动的呐喊声至今仍敲击着我的心。

  当然,我们也遭受过很多打击。有一次,我们借鉴三峡工程皮带输送混凝土,采购了价值1000多万元的皮带输送设备。不料,模型试验出了故障,导致混凝土浇筑中断,无法进行过滤。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我们推倒原来的方案,选用多台套管道输送系统作为备用,从头再来。8万吨重的沉管靠384个支撑千斤顶、192个顶推千斤顶平稳前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认识的加深,我提出“一尘不染”的设备管理理念,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件设备,只有处于一尘不染的状态,才能减少阻力、消除隐患。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一开始,“一尘不染”在实施中效果总不理想,我一遍遍检查,发现原来是工人手套没洗干净,便要求立即改正。“一尘不染”推广后,在高湿高盐环境下,流水线上全部500多台套设备没有一台闹“罢工”,2200多个日夜的工作,安全质量零缺陷。正是依靠这样的平台和团队,我们才圆满兑现了“把珠港澳大桥打造成为造福三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精品工程”的承诺。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当年的建设者们如今早已奔赴五湖四海继续奋斗,我也相继加入到建设深中通道、沿江高速的滚滚洪流中。但以“一尘不染”铸就更高品质的自我要求,我会一直保持下去。

]]>
人民网: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21_116352.html 2020-07-15 09:32:00
  
由三航局承建的兴化湾海上风电二期项目完成亚太最大、国内首台单机容量10兆瓦风机安装。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供图
  

  7月12日,由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承建的亚太最大、国内首台单机容量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目前我国风电施工以5兆瓦、6兆瓦的容量居多,而10兆瓦风机的安装不论是从安装技术还是组织协调来说,都给项目施工团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打好这场硬仗,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部、风机转储安装项目部做足了吊装前的“功课”,通过多次的技术沟通和探讨,不断优化风机安装方案并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

  同时,针对时下春夏交替时节的连续大雾、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项目部搜集分析资料,就风机组件运输、风机安装窗口做了周密安排,确保环环相扣。“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高空之吻’近乎完美。” 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项目经理林乌昌说。

  6月13日,“三航风和”号平台船指挥室内一切准备就绪。这是目前具备国内最大起重能力的风电安装船,配备1200吨、360吨绕桩式全回转起重机各1台。“主勾、辅勾,听我指令,同时起!”随着项目常务副经理吴光辉的一声令下,叶轮缓缓离开了象腿工装,只见1200吨主吊和360吨辅吊相互配合,主吊臂与辅吊臂一高一低、上下呼应,牢牢拽住风机叶片,数名缆风绳手紧紧拉住安全绳,叶轮提升至半空时,主辅吊暂定,主勾慢慢升起,此时的叶轮如巨牛犄角慢慢抬头,在高空完成90度翻身后,直奔115米高空而去。在起重指挥的指令下,只见“大风车”在空中时而上下,时而左右,不断调整着角度尝试对接,历经2个多小时后,最终与发电机法兰完美对接,实现了万众瞩目的“高空之吻”。

  该项目共有45台风电机组和一座220千伏的海上升压站。项目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8.18亿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约25.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20.75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本次吊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意味着我国在大容量风机吊装技术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马涛 顾芸侠)

]]>
《人民日报》:“守望相助的友好情谊令人感动”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14_116303.html 2020-07-12 15:28:00

  5月21日,在巴西萨尔瓦多港泰肯码头上,工人们正在铺设刚性梁桥,以便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从船上卸至码头。

  上海振华重工供图

  当前,巴西疫情形势严峻。在巴中资企业与当地社会各界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助力巴西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运转。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主席路易斯·富兰表示:“中国是巴西的全面战略伙伴和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深化巴中抗疫及各领域务实合作对巴抵抗疫情冲击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从上海起航,历时44天,“振华24”轮顺利抵达巴西萨尔瓦多港。船上高大崭新的深蓝色起重机醒目壮观。萨尔瓦多港工程部经理里贝罗兴奋地说:“看到这些漂亮的设备,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它们在码头开工了!”

  萨尔瓦多港是巴西北部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此次到岸的是上海振华重工为该港泰肯码头扩建项目提供的起重机系列,包括3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5台场内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设备投入使用后,该码头集装箱年吞吐量将会翻倍,由原来的45万标准箱提高到90万标准箱,将有力提升港口装卸效率、带动当地物流业发展。

  到港后,这些重达上千吨的“大家伙”,如何从船上安全卸至码头?这成了一个大难题。以往,岸上和船上团队共同完成卸船工作,但根据防疫要求,两方应尽量不接触,以降低感染风险。“我们决定,船上和岸上各派一名联络员,在舷梯两端隔空对话、指挥。”振华重工南美子公司总经理徐波说,中巴两国员工就这么“吼”着,共同奋战了数十天,终于将设备全部安全卸下。现场没有一名工人感染,“振华24”轮顺利返回中国。

  “该项目对巴西港口行业非常重要。”巴西工程咨询公司concremat市场营销副总裁维加斯负责管理泰肯码头扩张项目,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振华重工克服疫情影响,顺利交付设备,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能力,为巴西企业创造了收益,“与他们合作,我们很放心。”

  据悉,自2000年以来,泰肯码头的所有大型港口机械设备均来自振华重工。设备好不好,码头首席运营官贡萨尔维斯颇有发言权。他认为,振华重工一贯保质保量完成制造和运输任务,为提升码头运营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我坚信,中国制造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为特殊时期的巴西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早上9点,位于巴拉那瓜湾的大型耙吸船“新海虎”9轮,开始了每天例行消毒工作。中方船长乐征宇,带领两名船员,佩戴防护装备,背起喷雾器,一丝不苟地对驾驶室等公共空间进行消杀。“船舶空间封闭,一旦出现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一点都马虎不得。”乐征宇说。

  巴拉那瓜港是巴西最大的农作物出口港,大批巴西大豆等从这里运往中国。巨大的进出口货运量,对港口日常运维工作提出很高要求。近年来负责该港口疏浚工程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上海航道局巴西公司(以下简称“上航巴西公司”),在清理航道淤泥、垃圾等基础上,进一步挖深、拓宽航道。内航道深度由12.5米加深到14.5米,外航道加深到16米,航道宽度由200米拓宽到250米,为该港口和依港而建的巴拉那瓜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疫情期间,为保证疏浚项目不停工,“新海虎”9轮从3月开始封闭式管理,船员不上岸,外部进入需先隔离。巴拉那瓜与安东尼娜港务局局长费尔南多指出,今年前五个月,巴拉那瓜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1%,得益于上航巴西公司长期保障巴拉那瓜港运维,特别是该公司在疫情期间仍确保安全施工,保障了港口的正常运营。

  在巴西投资设厂的徐工、格力、比亚迪等不少中企,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负责人埃万德罗·卡瓦略表示:“中资企业与巴西各界分享抗疫经验,助力当地复工复产,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特殊时期的巴西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生动诠释了中巴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内涵”

  “在最艰难的时刻,我常常感受到公司的关心与帮助,很有人情味儿!”国家电网巴控公司综合部主任莱安德鲁,时常收到员工的来信,信中这些暖心的话语让他印象很深。

  今年5月以来,国家电网巴控公司专门策划组织了“你最重要”线上员工关怀活动。每个工作日上午8点和下午4点,以内部邮件形式向员工发送广播或视频,内容包括防疫知识、健康生活、公司关怀、励志故事、文化娱乐等。每周五下午5点半,公司还举办线上音乐沙龙。通过企业团建活动,帮助员工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在巴中资企业还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医院和社区抗疫工作。三峡集团为圣保罗州政府紧急筹措了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大量急需的医疗设备和用品。交通银行巴西子行参加巴西政府发起的救助计划,向银行同业提供短期拆借,并允许长期合作的客户暂缓偿还贷款。国家电网及其控股的cpfl能源公司,向当地捐赠口罩并捐款采买医疗物资,惠及国网在巴项目经营区域内的20余家医院……

  “在巴西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的无私援助,是对巴西人民的宝贵支持,巴中两国守望相助的友好情谊令人感动。”圣保罗州国际关系厅厅长塞尔松表示,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中国都是巴西发展道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

  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指出,疫情期间,中巴贸易经受住了考验,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中国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也是对巴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中企关怀本地员工、组织社会捐赠,体现出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中巴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内涵。”

]]>
《人民日报》:“在中国朋友帮助下,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14_116302.html 2020-07-11 15:23:00

  3月19日,佩列沙茨跨海大桥s3桩基下放钢管桩。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组供图

  3月13日,佩列沙茨跨海大桥s10号墩上工人们正在操作振动棒浇筑混凝土。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组供图

  群山绵延起伏,海鸥翱翔于碧海之上。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远远望去,亚得里亚海面上,大桥已经初具规模。与记者一年多前到访时相比,项目有了很大进展。

  由中国路桥牵头的联合体中标、中交二公局承建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连接着克罗地亚南北隔海的国土,也是中克建交以来克罗地亚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是克中两国友谊与合作的象征。克罗地亚人民对这座大桥期盼了多年,在中国朋友帮助下,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说。

  “沉甸甸的成绩来自克中员工共同付出的辛勤与努力”

  7月4日上午9时30分,随着浮吊徐徐落钩,重约290吨的bs71钢箱梁稳稳落在s7号墩支架顶部,大桥第二个最高墩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架设成功。继5月份大桥首片钢混结合段钢箱梁、6月份大桥最高墩钢混段钢箱梁成功吊装后,项目取得又一节点性突破。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于2018年开工,全长3940米,其中大桥主体总长2440米,桥面宽22.5米。面对疫情造成的工人延迟进场、材料供应迟缓等一系列困难,项目管理团队迅速调动资源,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每日数次测量体温、集中消毒等,同时通过合理组织、提高工效、优化工艺等方式,保障施工进度。

  “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阻断病毒的每一条输入路径,守护辛勤劳动的中克员工,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守护日益成型的大桥。”佩列沙茨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副经理曾令华介绍说,截至7月1日,大桥墩身累计完成76%,承台累计完成91.7%,桩基累计完成99.4%。

  “沉甸甸的成绩来自克中员工共同付出的辛勤与努力。”克罗地亚道路公司总经理乔西普·斯科里奇认为,大桥开工建设以来进展迅速,选择中国企业建造这座意义深远的大桥,打开了双方稳定合作的道路,让诚信、奉献、理解长存。项目现场工程师伊维卡·格拉尼奇表示,自项目施工至今,克中团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破解了诸多难题。“和中国伙伴并肩作战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们正在完成上一辈人的心愿”

  从克首都萨格勒布开车沿海南下前往杜布罗夫尼克,需跨越邻国,穿过长约20公里的“涅姆走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将克罗地亚南端陆地与佩列沙茨半岛北部相连,是克罗地亚人多年的愿望。

  老克努德森是佩列沙茨大桥北端科尔马纳村的居民。从1968年起,老人组织设计和修建了科尔马纳的主要道路,但修通连接南边岛屿大桥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如今,他的女儿塞尔玛·克努德森成为佩列沙茨大桥及连接线项目经理部的一名工程师。“对我来说,这座桥不只是一座建筑。我们正在完成上一辈人的心愿。”塞尔玛说。

  杜布罗夫尼克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每逢旅游高峰期,“涅姆走廊”常常堵得水泄不通,通关车辆排起长龙。克罗地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安德烈·卡拉菲利波维奇告诉记者,建成后的大桥将横跨亚得里亚海小斯通湾,克罗地亚的南北土地将实现连接,往返于南北的居民们将无需每天出入境,“开车几分钟即可走完原本两三个小时的路程。”

  在格拉尼奇看来,大桥开通后,不仅将大大改善交通不便的难题,对于推动克罗地亚经济发展、旅游业振兴、民生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搭建了一条合作和友谊之路”

  29岁的乔希帕·帕夫利奇是项目的中英克三语翻译。得益于项目修建,乔希帕找到了这份满意的工作,周末还能回家看望父母。乔希帕说,共建“一带一路”是克罗地亚不可错过的机遇,为年轻人带来了很多工作和学习机会。“很高兴成为大桥建设的一分子,能为自己的国家、为克中两国合作贡献力量。”

  早在700多年前,相隔万里的中克两国就因古丝绸之路彼此相连。如今,克罗地亚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欧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许尔文说,佩列沙茨大桥承载着克罗地亚人民的历史夙愿。这座“友谊之桥”增进了中克人民之间的情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克、欧三方市场合作。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友谊之桥、统一之桥、民生之桥。”卡拉菲利波维奇说。克罗地亚海事、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奥列格·布特科维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顺应了克中两国不断增长的合作需求。

  夕阳西下,漫步科尔马纳村海岸,塞尔玛对未来憧憬无限。“一年多后,这里将是另一幅景象,餐馆林立,游人如织,人们抬眼就可看见这座飞架克罗地亚南北的宏伟大桥。”她说,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给克罗地亚人民带来的福祉,“我们不仅仅建造起一座意义重大的桥梁,也在克罗地亚和中国之间搭建了一条合作和友谊之路”。

]]>
人民网:白居寺长江大桥迎来重大进展 主桥明年6月底合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02_115996.html 2020-07-02 18:31:00

 

远眺建设中的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邹乐摄

 

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主桥钢桁梁首根杆件起吊。中交二航局供图

  人民网重庆7月2日电 7月1日上午11:30,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建设现场。随着现场负责人的一声令下,大桥主桥钢桁梁首根杆件缓缓起吊,标志着世界最大跨度的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主桥开启上部结构施工新征程。

  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由重庆城投集团与中交二航局共同投资兴建,项目西起于大渡口区陈家阁立交,上跨钓鱼嘴1号路、茄子溪车站后以大桥形式跨越长江,东止于巴南区内环快速路太阳岗立交,路线全长3.5千米。

  其中,白居寺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五跨半漂浮体系钢桁梁斜拉桥,长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两个主塔为空间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结构,高236米,相当于84层楼高,是重庆主城区最高桥塔。

  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杰介绍,此次起吊的大桥钢桁梁主体结构由主桁上弦杆、下弦杆、腹杆、边纵梁、斜拉杆构成,主桥共划分为93个节间,每个节间长15米,重约500吨,由16个杆件、1.1万套高强螺栓栓接而成。

  同时,构件之间除栓接外还需通过焊接连接,上弦杆顶板之间、上弦杆顶板和上层钢桥面板之间、下弦杆顶板与下层钢桥面板之间为现场焊接。钢桁梁采用倒梯形布置,上层桥面宽38米,为城市快速路过江通道;下层桥面宽19.2米,为轨道18号线过江通道。大桥钢桁梁总重约4.43万吨,超过“鸟巢”的用钢总量。

 

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主桥钢桁梁首根杆件起吊。邹乐摄

  受疫情影响,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进度被影响了接近3个月,通过系列举措,项目部将复工时计划的首件吊装时间提前了20天,跑出了复工达产加速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桥钢桁梁拼装采用4台75吨的全回转桥面吊机进行吊装,大渡口侧主塔和巴南侧主塔各布置两台,以两个主塔为支点,同步向两侧对称悬拼,将首先完成边跨合龙,再进行主跨合龙。首次吊装的钢构件位于大渡口侧p7主塔中横梁上的第25号节间下弦杆,长9.7米,高3.8米,重约60吨,分布在两个主塔的首台桥面吊机各自安装完成3个节间后,再安装第二台桥面吊机。两岸的四台桥面吊机全部安装完成后,钢桁梁将以平均每天1.5米的速度向两侧“生长”,明年6月底将完成主桥合龙。

  目前,白居寺长江大桥除开启主桥钢桁梁施工外,大桥主塔高度也即将迎来236米高的主塔封顶节点。今年复工以来,大桥主塔爬升高度约60米,当前累计已接近200米大关,预计9月初将完成主塔封顶,距离大桥通车将再进一步。

  据悉,白居寺长江大桥是重庆市“五横线”和轨道18号线跨越长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建成后将直接联系大渡口钓鱼嘴与巴南花溪、龙洲湾片区,对推动轨道18号线建设、完善重庆市快速路网、打通主城南部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胡虹、童作欣、范彬宇)

 
]]>
经济日报:深中通道首节沉管与西人工岛海底成功对接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01_115945.html 2020-07-01 09:20:00

  6月17日,浩瀚的伶仃洋上,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迎来一个重要节点:历经34小时连续作业,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实现“海底初吻”,误差不超5厘米。

  首节沉管体量巨大,长123.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6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今天的安装克服了技术首创、船舶首制、气象多变、长距离浮运等多个困难挑战,实现了世界海工领域的一次跨越,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也将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术提升到新高度。”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王啟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长6.8公里,由32个管节加一个最终接头“搭积木”连接而成,是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我国首例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隧道具有‘超宽、变宽、深埋、回淤量大、采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五大技术难点,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前所未有。”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宋神友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通过东西人工岛进行连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工程建设极具挑战性,施工难度大。

  这座海底钢壳隧道是如何施工的?“要先在岸上预制若干管段,然后陆续浮运至海中间现浇隧道接口,一个接一个沉放于水底,利用水的压差将单个沉管相互连接,并正确定位在开挖好的水下基槽内,其后再辅以相关工程施工,使这些管段组合为隧道。”宋神友说。

  沉管安装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施工过程,包括舾装、整平、出坞、浮运、沉放、对接、回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几乎是“不可逆”的作业过程。担负沉管施工的中交一航局s09标段副总工程师杨润来认为,沉管的浮运安装是隧道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技术“最神秘”和风险最高的工序。

  杨润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沉管标准管节长度165米、排水量约8万吨;32个管节平均每个用钢量约1万吨;单个管节由2500多个独立仓格构成,数量大、规格多,工艺参数控制及施工组织难度大等。

  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对接,采用了世界首创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作业方式。

  “今天首节沉管安装,为‘一航津安1’首次发运,开世界水工建设之先河。”中交一航局总技术顾问、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李一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完成深中通道海底钢壳沉管对接,中交一航局专门定制了一整套沉管隧道施工船组,并自主研发了世界首艘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有效化解了关键难题。

  据李一勇介绍,“一航津安1”研发历时3年,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于一体,具有dp定位和循迹功能,是当今世界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专业沉管施工船舶。

  首节沉管对接从16日凌晨2点正式启动。提前完成船管连接的“一航津安1”,依靠自身动力进入浮运航道,14艘随行船舶组成编队实时护航。经过47公里的长距离运输,以及7次航道转换,于当日下午6点30分抵达西人工岛岛头,开始系泊绞移作业。经潜水员水下探摸确认,17日6点,沉管开始分步骤沉放。12时许,首节沉管经过拉合、水力压接等作业工序,与西人工岛隧道暗埋段成功实现“初吻”。

  深中通道距港珠澳大桥正北38公里,是又一座世界级超大“桥、岛、隧、海底互通”四位一体集群工程,全长24公里,设计八车道、时速100公里,为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工程,也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项目于2016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全线通车,届时珠江两岸将实现半小时通达。

]]>
经济日报:汉江首座三塔式悬索桥建成通车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7/t20200702_115997.html 2020-06-29 18:54:00

  6月24日,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汉江首座、世界第四座三塔式悬索桥——湖北襄阳凤雏大桥建成通车,襄城与樊城间再添一条过江通道。

  凤雏大桥线路全长2.6公里,跨江主桥为三塔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长756米,主跨378米,桥面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该大桥也是襄阳市第一个落地的ppp项目。延 涵摄(中经视觉)

]]>
证券日报:中交集团开创“笑脸模式” 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6/t20200616_115602.html 2020-06-15 14:19:00

   

图为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文岗

  猫在涵洞里躲避随时会降临的炮火,“拎”着心施工避开高山滚石,在海拔四、五千米极度缺氧的高原上修建铁路,在大山底下开凿让一个国家真正实现连通的隧道……或许难以想象,但这正是中交人在海外工程建设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家有123年发展历史的百年老店,中交集团自20世纪50年代开启国际化发展之路,在“走出去”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开展“陆海空”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体化业务,打造“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装备”“中国岛”等一系列中国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民生、就业等多领域发展,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收获友谊,成为联结世界各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交集团海外新签合同额已超过23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量近千亿美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交集团已经成为全球领军企业,连续13年位居enr全球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狂魔”。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中交集团,独家对话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文岗,倾听中交人“走出去”的故事。

  “中交集团‘走出去’不仅在海外经营业务,而且要发挥企业优势,培育形成具有中交特色的‘笑脸模式’,融入当地、扎根当地,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务实合作,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文岗在专访的开始便如是表示。

共商:近千个海外项目落地首要原则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中交集团实现公路建设13000多公里,建造桥梁180余座、深水码头132座、机场17座、集装箱桥吊760余台,新建实施和运营铁路超过一万公里。迄今为止,中交集团境外在建项目数量已达近千个,合同金额近万亿元。

  据文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在每一个海外项目落地的时刻,中交集团首先遵循的就是“共商”原则。

  2017年5月,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中交集团在完成该铁路建设后,又与肯尼亚铁路局签署项目运营维护合同。这条长达500公里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非洲地区经典性的地标工程。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当地想做电气化铁路,也有一些公司提出这个方案。”文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中交集团提出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电从哪来,靠电运营需付出的成本,这些代价跟这条铁路在民生和经济上的拉动价值相比是否值得等。

  “本着‘共商’原则,我们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最后双方达成共识,以普通标轨一级铁路标准来建设。”文岗表示,在提供最终方案的时候,中交不惜增加成本,为这条铁路预留了电气化改造空间,待电的问题解决后,还可以进行电气化升级改造。

  技术之外,在项目设计阶段,中交集团还考虑到当地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例如,蒙内铁路穿过了多个野生动物生活区,为了铁路建成后,动物依然能够按照原有生活轨迹活动,中交集团与当地多个部门进行了多番共同协商。

  “在路线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征求了肯尼亚政府及民间、联合国等多方意见,对设计方案做了四次大改动,十多次调整。”文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交集团将长颈鹿的高度,几头野牛并排走时的宽度,平时在哪些地方活动等各种细节都考虑在内,在170公里的野生动物生活区段内,设计了总计30公里的88座桥梁,动物过桥涵洞达969个。

  目前,该铁路已经安全运营1000多天,累计运送旅客近500万人,累计货物运输80多万teu(标准箱)。因为这条铁路与动物原生生活环境完美融合,使其成为非洲非常著名的观光铁路,带动了额外经济收益。

  文岗告诉记者,蒙内铁路提前两年实现了盈亏平衡。目前,这条铁路不仅服务于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更服务于东非其他国家,极大地便利了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

共建:十万境外员工的“饭碗”

  如果说“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中交集团开创“笑脸模式”的内核,那么这也是中交人在世界范围内对设施联通、产能合作等实体经济永续发展“公约数”的实践式解读,是汇聚各方智慧和创意,各展所长,让利益相关方在梦想连通中形成价值互融,在价值互融中收获欢乐互享。

  而这份“欢乐”包括中交人向当地输出技术、当地人参与自己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共建“欢乐家园”。

  作为肯尼亚2030年远景规划的旗舰项目,中交集团在蒙内标轨铁路项目建设期间,为肯尼亚创造了4.6万个就业岗位,推动gdp增长1.5%,有效降低40%的物流成本。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采用epc模式承建,采用中国标准设计、施工,欧洲标准及南非规范审核,建设期间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近4000个就业岗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基斯坦东湾快速路、援建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欧洲地区的塞尔维亚泽蒙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在中交集团不胜枚举。在这些标志性工程的落地过程中,无一不是双方共建完成。

  “中交集团在海外的项目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手把手教会当地雇员新技能。”文岗告诉记者:“蒙内铁路建成后我们得知,拿着中交集团的工作证明在当地其他地方找工作非常容易,相当于给了当地雇员一个‘金饭碗’。

  “到目前为止,中交常驻境外员工约10万人,其中中国人约3万,其余均为外籍员工。”文岗进一步称,这还不包括项目的临时雇员,有时候一个项目临时当地雇员可能就有几万人。因此,可以说中交集团海外项目在坚守“共建”原则下关乎的是境外数十万人的“饭碗”。

  在文岗看来,把当地人培养起来,为当地发展着想,才是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

共享:难以“割舍”的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个海外业务营收占集团三分之一的企业,中交集团深谙“走出去”不是想当然地希望对方接受我们的技术、观念等的“一边倒”式。在文岗看来,互联网时代,人类已经走到“市场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阶段,已经是某种程度上的命运共同体,不可能分割开。

  “蒙内铁路的后期运营,机修、机务等都招聘了当地人,甚至铁路运营公司的高管也是当地人。”文岗告诉记者,中交集团现在在海外强调属地化管理,很多境外项目高管都是外籍人士,还有很多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在接下来的业务推进中,将更注重“共享”原则,比如可能跟当地企业创立联营公司,建成属地化公司,成为当地的企业纳税法人,共享股东收益,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在更多领域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更好地融入和深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或许是在大的层面的利益共享,但中交集团的“共享”原则也包括让平凡的个人,成长为拱卫一方经济发展的“工兵”。在文岗20多年境内外工作历程当中,曾穿越“枪林弹雨”的险境,但提起最为难忘的事,却是几件小事。

  “在建设蒙内铁路时,3.9万人在当地活动。初去时周边什么都没有,渐渐地当地人开起了酒吧、烧烤店,中餐馆也越来越多,拉动了当地消费,改善了无数家庭的生活现状。”文岗告诉记者,在巴基斯坦做项目时,有一个当地雇员花了三年多时间跟中交集团的师傅学了机修技术,后来回到家乡自己开了修理铺,招的工人越来越多,分店也越开越多,规模越做越大,扎扎实实地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发展。

  如果说“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结交一方朋友,造福一片社区,改善一方环境”是中交集团“走出去”的初心,那么在“笑脸模式”下多年坚守的“共享”原则,真正让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因为有了这样的朋友,才有了危难之际的“守望相助,风月同天”。

  “疫情来时,很多海外凯发集团凯发官网的合作伙伴在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帮助我们采购医药用品。海外事业部的同事也都加班加点,调动境外资源,组织了大批的医疗物资送到湖北武汉第一线。”文岗告诉记者,待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交又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向很多国家伸出援助之手。

  在文岗看来,疫情虽给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境外业务不会缩减,传统基建业务不会消失,数字新基建则会带来更巨大的空间。文岗强调,在互联网时代下,不要为一时之事争长短和胜负,而牺牲掉“丝路精神”。

  不难看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中交集团将秉持“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笑脸模式”继续稳健地走在“一带一路”上,这条路将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
人民网:疫情下“中国制造”获青睐 振华重工中标南非港口配套设备项目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6/t20200611_115540.html 2020-06-10 13:52:00
  

由振华重工提供、目前正在南非港口运行的岸边起重机。

  振华重工生产的跨运车模板。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6月9日电(王磊)尽管目前南非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当地的中资企业依然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业务发展。5月底,振华重工南非(非洲)子公司取得南非国家运输公司(transnet)22 66台港口跨运车授标函,极大丰富了振华重工在南非港机市场的设备种类,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据悉,该项目是振华重工南非(非洲)子公司在全球疫情爆发期间中标的第二个南非港口配套设备项目,依托全球最大的重工设备制造基地,这批设备将在今年底前就开始陆续交付南非国家运输公司。

  目前在南非各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从岸边到内部堆场都配备有振华重工的各类港机设备,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和风采。

]]>
新华网:克罗地亚总理对中企承建大桥项目进展表示满意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26_115234.html 2020-05-26 17:51:00

 

  5月25日,在克罗地亚科马尔纳的佩列沙茨大桥项目部,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左一)与海事、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布特科维奇等视察大桥建设情况。新华社发(萨比奇摄) 

  新华社萨格勒布5月25日电(记者高磊)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25日视察了位于克南部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工程项目后表示,他对中国承建企业克服疫情困难、努力推进大桥建设表示满意。

  他在视察后对当地媒体表示,大桥项目是该国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永久连接克罗地亚领土。受疫情影响,克方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前往中国参与桥梁部件制造,工期可能因此延误两至三个月,但相信中国承包商会尽全力克服困难如期完工。

 

  5月25日,在克罗地亚科马尔纳的佩列沙茨大桥项目部,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前左一)与海事、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布特科维奇(前左二)视察大桥建设情况。新华社发(萨比奇摄) 

  陪同视察的克罗地亚海事、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布特科维奇表示,大桥施工并未因为疫情中断,预计中方承建部分最晚将于明年底前完工。

  中国路桥克罗地亚分公司代表路盛伟告诉记者,在疫情严重影响项目正常实施的情况下,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尽最大努力持续施工,已顺利完成全桥主墩承台等施工,并于23日成功吊装首片钢箱梁,为全桥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佩列沙茨大桥设计总长2440米,建成后将横跨亚得里亚海小斯通湾,连接隔海相望的克罗地亚领土。工程造价的85%由欧盟基金承担。中国路桥公司牵头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于2018年中标并开工。

 
]]>
新华网: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机遇、新引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新动向观察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18_115084.html 2020-05-18 15:49:00

  

  

  这是4月25日拍摄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施工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卢烨摄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叶前、陈宇轩、樊曦

  从南海之滨到杭州湾畔,从跨海大桥到新兴产业,中国的经济引擎正发出隆隆轰鸣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但越是此时越要坚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新基建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奋力开动生产引擎,在新经济浪潮中抢抓新机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新助力。

 

  工人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工地作业(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工地恢复活力 生产引擎加力 

  随着一声“开始起吊”的指令,施工人员检查吊具、挂钩,起吊、落位一气呵成。近日,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首节钢结构顺利完成吊装,拉开了下一阶段钢结构主体工程安装施工的序幕。

  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之一,这里将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高校、实验室,聚集高端基础研究资源。复工以来,承建单位中建三局正朝着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目标全速推进。

  这是重大项目有序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正在恢复往日的活力。

  伶仃洋上,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加紧建设。自全面复工复产以来,主要承建单位中交集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备战首节沉管对接这一重大节点目标的实现。目前,近4000名工作人员现场作业,565台(套)大型设备正在紧张忙碌。

 

  这是4月25日拍摄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施工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卢烨摄 

 

]]>
新华网:“战”沙山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18_115083.html 2020-05-18 15:44:00

 

 

  这是建设中的新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无人机照片,5月17日摄)。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腹地,风依旧在吹。极细的沙粒随风飘荡,无孔不入。新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施工现场仍是机器轰鸣,多台大型推土机一字排开,将高耸的沙山缓缓推平。

  据中国交建乌尉公路包项目部介绍,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眼下正在开挖该工程中体量最大的沙山。沙山高约70米,推沙体量约120万立方米,施工计划耗时约3个月。

  目前,参与施工的工人抢抓工期,有序推进,与风沙为伴,奋战在茫茫沙海深处。为便于施工,工人们把营地搭建在沙山旁,吃住都在沙漠中。生活所需物资、机械设备所需油料等,均有人定期配送。

  新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全长330多公里,是第三条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的公路。建成后,有助于改善南疆百姓出行条件,推动当地发展。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
人民网: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永义车辆段顺利完成整体移交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18_115082.html 2020-05-18 15:43:00

  5月15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永义车辆段顺利完工,车辆段的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设备操作维护权按期移交运营单位,正式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永义车辆段位于温江区万春镇与和盛镇,主要建筑物包括运用库、检修库、物资总库、综合楼、降压变电所等21座单体结构。永义车辆段作为17号线一期地铁车辆的“大本营”,承担着整条线地铁运营列车的停放、清洗、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的功能。

  自永义车辆段2017年5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就面临着五大施工难题:一是施工面积广,永义车辆段占地约31.4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2.25万平方米。二是施工体量大,永义车辆段土石方工程量85.6万立方米,桩基2634根,承台851个,梁板面积超过24.5万平方米。三是施工要求高,永义车辆段高支模工程量大,单层高度高,钢结构跨度大,结构复杂。四是施工专业多,涵盖了地基处理、低压配电、设备监控等24个专业。五是施工协调难,高峰时会有上千的施工人员进行立体交叉作业。

  面对多重施工挑战,在成都轨道集团的支持下,中国交建统筹协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移交节点倒排施工生产计划,加大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投入,安排管理人员驻场监管,在施工中应用大量新工艺,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等方式提升施工安全和质量。

  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奋战下,永义车辆段于5月12日完成全点位测试,5月13日完成系统联调,5月15日完成整体移交,各项目标均如期顺利实现,为17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成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创造了条件。

]]>
《人民日报》:掘进在东天山特长隧道(奋斗在复工一线)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09_114682.html 2020-05-07 10:55:00

  “五一”前夕,天山深处传来捷报!

  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新疆g575土建二标东天山特长隧道出口右洞掌子面独头掘进突破5000米大关,取得了该项目自复工以来首个突破性进展。距离实现打通天山南北、修建公路隧道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如此成绩,来之不易。按照计划,明年东天山特长隧道就要贯通,今年是工程建设的决胜之年。但由于疫情影响,项目复工时间从2月1日推迟到了3月16日,晚了整整45天。

  正常施工节奏被打断,项目副经理张文武急在心头。

  工期不等人!耽误这么久,怎么把施工进度追回来?

  “提前进场、提前谋划!”张文武和同事们果断组成首批“先遣队”,2月中旬便重返新疆哈密,为复工复产提前“布局”。

  疫情突如其来,原材料供应能不能跟得上?

  刚抵达工地,张文武就盘算:钢材储备充足,可撑近1个月;砂石料不可或缺,但可碎石自给自足。

  唯独合作的水泥供应商只有1家,一旦“断供”,施工进度必然受到影响。于是,张文武一边隔离,一边与多家水泥厂沟通联系,反复确保“粮草”无忧。

  原料问题解决了, “用工难”又是一道坎儿。由于疫情,家在五湖四海的工人难以按期返岗复工,连最起码的正常施工都不能保证。

  办法总比困难多。项目方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下,打出一套“组合拳”:一面组织招聘当地工人和技术人员,缓解燃眉之急;一面通过复工专车、专列,将各地的工人 “点对点”接回项目工地。

  “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为顺利复工复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文武总结。

  隧道内,弧光闪烁、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可以“多点开花”赶进度,隧道工程只能“一往直前”。要践行“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使命,就要提高施工效率、昼夜轮番作战。

  “隧道明年要贯通,我们必须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刚刚结束夜班作业的技术员李战说。3月20日,他乘坐“复工专列”从河南老家回到新疆哈密,随即投入到抢抓工期的战斗中。其实,这些奋斗在复工一线的工人,都铆着一股劲儿,24小时随时待命,节假日也不休息,誓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古人道尽了当地条件的艰苦。实际上,东天山特长隧道是国内设计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要如期完成这么大的工程,要靠努力拼搏,同时也要在管理上下足功夫。

  为了保证工序衔接顺畅,“我们将每道工序分解为最小单元,同时设定每个环节、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项目工程部部长王帅介绍,上道工序一结束,管理人员就及时通知、监督下一工序工人就位。

  赶工期压力大、任务重,工程能不能按期交付?“我们一定能如期打通隧道!”大家异口同声。

  东天山特长隧道建成后,将成为新疆哈密山南山北互联互通最为便捷的运输大通道,实现哈密城市核心区“一小时经济圈”。

]]>
央广网:【战“疫”青年说】“鲁智深”的28天战“疫”录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09_114681.html 2020-05-04 10:52:00

  央广网武汉5月1日消息(记者张卓 通讯员陈嘉伦 郑立维 黄梦婷)“你不付出,我不付出,谁来付出?你也索取,他也索取,向谁索取?面对疫情,谁都不能袖手旁观。若有召,二航人必战!”

  正月初六,他毅然投身抗疫一线。从“火眼”实验室,到武汉市中医院、第四医院改造,再到沌口方舱医院,辗转4个抗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奋战28个日夜。往往忙完一个通宵,刚刚躺下,接到电话,就立刻爬起来,投入下一场战斗。

  他,就是被同事亲切称为“鲁智深”的中交二航局一线抗疫勇士——严沧海。

 

   中交二航局一线抗疫勇士——严沧海(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鲁”:嗓门大,说话基本靠吼 

  2月16日,凌晨1点,武汉市中医院灯光点点。

  这里没有病人,没有医护人员,只有一群战士在拼命和时间赛跑。早上8点半,这里将正式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精度要搞准确,密封性一定要保证!”“抓紧点,一大早病人就住进来了,我们要赶在收治之前撤离,还要给院方腾出时间。”深夜,严沧海还在风风火火地排查病房改造的每道工序,整栋门诊楼都能听到他的声音,洪亮而又显得突兀。

  “性子急、说话快、嗓门大”是现场同事对他的评价。

  “很正常,门诊楼一层就这么大的空间,要容纳40多个工人同时作业,还有切割声音和电钻声音,嗓门不大根本听不见,说话只能靠吼。”严沧海解释说。

  1天1夜的工期,在“大嗓门”严沧海的带领下,这群“急行军”昼夜奋战,没有合过一次眼,穿着防护服,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水都不敢多喝。

  严谨有序、忙而不乱,最终,他们提前2个小时完成病房改造,改造后能提供300张病床。

  “我们从早上7点进场到次日凌晨4点完工,总共只用了21个小时,从来没有接过这么快完工的项目,放在普通的项目,施工人员都还没来得及进场。”严沧海说,“我们动作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得到治疗,也就多一分活的希望。”

  2月16日,上午10点多,严沧海刚躺下还没超过4个小时,接到上级命令后,一边接电话,一边穿衣服,又火速赶往了武汉第四医院病房改造现场。

  “智”:有勇谋,同时协调300人交叉作业 

  对于严沧海来说,如果不是疫情,“火眼”实验室可能是他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特殊项目”。

  “我干过路桥和市政,也干过军运会配套项目,但从来没接触过这种高规格密封的实验室,工期又紧,放在平时,可能需要两三个月,但是现在只给你5天时间,一开始肯定是有点懵的。”作为现场负责人,严沧海深感责任重大、松懈不得。

  仅2000平方米的施工现场,就有机电、水电、暖通、板房、技术安装等7支劳务队伍,劳务工人最多时有300多人。

  5天时间,这么小的空间,要同时调动几百人,完成隔断墙、水电安装、暖通风管、设备安装、地胶施工、设备调试等多道工序,还要24小时不间断施工,保证队伍高效联动作战是重中之重。

  为保证施工进度,严沧海按照班组分工统筹划分施工节点,将工程安排细致到小时计算。每个班组多少人,平均每小时干多少活,几点完成什么节点,他摸得一清二楚。

  “通常这么大规模的工程,一般7、8名管理人员就能搞定,但在这里,我们的人员配备比平时多了好几倍。时间紧迫,边优化图纸都边抢工,现场每个工序我们都安排了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帮助协调不同班组、不同工序之间的对接。”严沧海说。

  尽管每支队伍的施工区域和施工内容都划分的非常清晰,但在时间上、空间上、工序上,仍存在很多交叉施工作业。队伍“撞上”了,到底谁先施工,谁后施工,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返工重来,欲速则不达。

  2月2日,离正式交接还有3天,水电和暖通风管安装却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打架”了,施工进度慢了下来。

  怎么办?“哪个好改动,我们就动哪个。风管需要吊装施工,不便挪动,我们就改水电。”面对紧张形势,严沧海立即调整部署,依据两种作业的紧迫性和难度进行排序,重新优化水电的布置和走向,有效开展作业。

  2月5日,“火眼”实验室正式启动试运行,严沧海和他的团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工次数为0。

  “深”:冲在前,穿上防护服深入病区战斗 

  2月22日,下午5点,严沧海再次接到命令,转战沌口方舱医院。彼时,沌口方舱已经投入使用,9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当晚,严沧海连夜进入沌口方舱医院,一边查看现场,一边研究施工方案,准备组织人机料。这也是严沧海第一次真正意义进入病区施工,离病人仅有5米之遥。

  “900多位病人,当时心里肯定是害怕的,但是既然接了任务,就得执行命令!”严沧海斩钉截铁地说。

  隔天,人员正式进场,开始准备施工。来之前,大部分人对施工环境有了心里准备,但在现场真正看到病人围了过来,大家都开始两腿发软。

  “不用过于恐慌,我们只要按要求做好全身防护,没那么危险。”严沧海告诉大家,一定要胆大心细、速战速决。“先做安全区改装工作,在安全区域完成拼装,拼装完再去危险区进行整体吊装。”为最大程度压缩危险区作业时间,减少感染风险,严沧海和他的团队决定采用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效率最大化。

  2月25日中午,18名人员准备正式进入病区战斗,他们必须赶在26日中午前完工。

  一开始,大家都面面相觑,不说话,谁也不敢先踏入病区,空气中逐渐弥漫着焦躁恐慌的氛围。

  严沧海能做的就是调动所有施工人员去挑战极限。他说:“你们看,这里很多90后医护人员远离家乡,从甘肃、四川过来援鄂,还要直接接触病人,他们都没叫苦,我们凭什么叫苦?现场保洁人员,还要清理病人垃圾桶,他们都没说害怕,我们凭什么害怕?这次干完了,我们还可以回去隔离休息,他们还要继续战斗,你们说谁更苦?”说完,他转身带头进了病区。

  投入病区战斗以来,所有施工人员一刻不停歇地干。吊装完已错过饭点,只剩下冷菜冷饭,没有时间宵夜,外面下着冷飕飕的雨,他们的三层防护服却早已湿透。然而,没有人撂挑子,没有人临时起意加钱,也没有人埋怨一句话。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关键时刻冲得上”,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建设者,用坚守和担当勾勒出了英雄“鲁智深”的形象。

]]>
环球网:中交路建战“疫”复工复产!沪舟甬跨海通道舟岱跨海大桥主通航孔桥首个次边跨合龙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09_114679.html 2020-05-01 10:48:00

  4月26日,随着5、6号墩间ba12#梁段吊装成功,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路建”)承建的沪舟甬跨海通道舟岱跨海大桥控制性工程——主通航孔桥首个次边跨合龙,标志着该桥全面迈入钢箱梁吊装冲刺阶段。

  舟岱跨海大桥是连接舟山本岛至岱山岛的跨海桥梁,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交通设施沪舟甬跨海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大桥建成后,跨越8个岛屿的舟山连岛工程总建设里程将达到86.68公里。

  舟岱跨海大桥主通航孔桥为主跨2×550米三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长1630米,其跨径组合为国内三塔跨海斜拉桥之最,满足10万吨级油轮通航需求,是国内通航等级最高的桥梁。3个主塔均采用钻石型塔身,主塔高度均为180米。本桥钢箱梁合龙采用自然合龙方案,按次边跨→边跨→中跨合龙顺序进行,目前大桥共完成钢箱梁吊装67片,占钢箱梁总数的59%。

  舟岱跨海大桥主通航孔桥钢箱梁采用带风嘴的扁平流线型截面, 全断面宽度为34米,梁高3.5米,共设13种类型,标准节段长度为16米,重量为260吨,最大吊装重量为295吨。全桥钢箱梁节段合计113片,总重量约为27800吨,相当于18000辆家用小轿车的重量。  

  舟岱跨海大桥主通航孔桥钢箱梁吊装至今历时4个月,有3个多月的施工时间处于疫情期间,而且施工水域为通航区域,通航船舶有大型油轮、货船、渔船及客运船舶,日均通航量达50余次,通航安全管理难度非常大。此外,项目团队还要确保在海洋环境下钢箱梁安装轴线误差不超过l/20000,给施工各环节的组织和资源保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困难和挑战,中交路建项目团队超前策划、精心组织,紧盯最终节点目标,春节期间全员留守,保证人员不断档。项目驻地和施工平台实行全封闭消毒管理,采购充足的防疫物资,坚持每日全员监测体温,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将疫情对工期的影响降至最低。

  施工过程中,中交路建项目团队以打造全国品质工程为目标,依托“机械化”“工厂化”作业优势,钢箱梁吊装施工有效作业速度提高到每5天1个循环;通过全程应用bim技术,提升项目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水平;配置大型浮吊船舶与多功能桥面吊机,确保了主塔钢箱梁吊装结构与斜拉索安装的精准性;合理安排工期,及时报备海事局,确保钢箱梁吊装日不受外部船舶通航的影响;与第三方监测单位合作,加强上部结构施工期间对钢箱梁轴线、里程高程与斜拉索索力的监测,确保施工质量和精度。

  随着舟岱跨海大桥主通航孔桥次边跨顺利合龙,接下来,项目团队将全力攻克海域斜拉桥双中跨同步合龙这一难题,力争在台风季来临前实现全桥合龙。

]]>
《人民日报》:大湾区“硬联通”工程有序复工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7_114393.html 2020-04-27 09:40:00

  新旧珠海站俯瞰。

  史 禹摄

 

  核心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渐广渐深,互联互通日新月异。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在坚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大湾区“硬联通”工程相继有序复工,到2月底3月初已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行。

  来珠海横琴创业两年的澳门人王德昌,最近常到完工不久的一座城轨车站走一走。金光闪耀的“横琴”两字底下,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垫路、铺草。“听说这条城轨‘五一’后就要开通了,到时候就能从横琴直接搭城轨到珠海站,再转广珠城轨北上,起码可省半个小时。”

  王德昌口中的城轨,就是已进入通车“倒计时”的珠机城际轨道一期,短短17公里,却解决了横琴到珠海这段路程的“卡脖子”问题。眼下,城轨二期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未来,珠海站、横琴、金湾机场三点连成一线,澳门、横琴和广东乃至整个内地之间快捷交通将进一步得到激活。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大大小小的工地再度忙了起来。

  港深、澳珠

  接通织密“毛细血管”

  紧挨着广珠城轨珠海站,另一座规模稍小的“新”珠海站已拔地而起。跟随中交四航局珠海公司25岁的技术主管卓一翰进入车站内部,记者发现,售票窗口的液晶屏滚动闪烁,进站闸口的三角形挡板灵敏开合,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开门迎客了。从运行的扶梯上到站台,可以清楚地看到3条轨道从两座车站发射出来,形成一个“n”字形。“广州过来的旅客到达老珠海站后,通过地面通道直接进这里,快捷换乘珠机城轨到横琴。”卓一翰说。

  项目副总工王晓说,珠机城轨虽然是珠海城区的轨道交通,却串接起了珠澳间各大快速通关口岸。特别是横琴自贸区建设吸引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城轨的开通,将让他们直通澳门、内连内地的出行路径更加顺畅。

  其中,由中交四航局珠海公司承建的一期工程,虽然在春节前就已通过最后一次验收,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打了项目部一个措手不及。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生活配套项目,3月20日左右终于恢复到节前300名工人在岗的规模。复工后,我们又克服了砌块等原材料供应不上等一系列难题,一手做好疫情防控,一手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效率,力争保质保量完成收尾。”公司总经理关秋枫说。

  作为一名武汉人,王晓就是珠机城轨项目艰难复工的典型个例。他一直都归心似箭,按照工地100%核酸检测的要求,自行做了检测,请公司开了接收函,最后却卡在了接送车辆上。直到4月8日,离汉通道恢复后,他才乘坐高铁回到公司。

  从珠海站南边,澳门和珠海交界的鸭涌河上,3月14日被大巴点对点接回来,隔离14天后重上岗位的工人林万均,正开动挖掘机,从抽干水的河床里,将污染的淤泥一铲铲挖出来;沿河道一路望过去,一条4层楼高、400多米长的廊道已初具雏形,更多工人站在廊道侧身的吊机里,忙着对外墙精加工。

  “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粤澳新通道,包括联检大楼及空中连廊、鸭涌河生态修复两个工程。未来,两地的行人仅靠步行,在广珠、珠机两条城轨的珠海站和澳门轻轨青洲站之间无缝转接,24小时通关量20万人次,可大为减轻拱北口岸的通关压力。”中交四航局一公司项目经理叶国毅指着项目部墙上的地图告诉记者。

  东西两岸

  又多一条“大动脉”

  伶仃洋中、港珠澳大桥外,和香港岛一水之隔的牛头岛早被改造成了沟通岸海的深浅坞。4月12日,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个钢壳沉管,在200台智能小车顶托下,从浇筑车间缓缓平移进浅坞区,又从浅坞区缓缓横移至深坞区,开始进行二次舾装。这标志着制约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预制关键技术工艺的系列“卡脖子”难题取得关键突破。

  大江大河冲击形成的三角洲,都存在入海口两岸交通的问题。被珠江口隔开的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一直受制于跨海通道的瓶颈。直到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才根本改变了大湾区的地理格局。而深中通道,一头连着湾区东岸的经济重镇深圳,一头挑起中山、佛山、珠海等珠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港珠澳大桥之后湾区又一个重大战略项目。它的一响一动,牵动着“80后”香港青年张敏锐的心。

  张敏锐4年前来到中山创业,在深圳吸取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在西岸的中山实现低成本产业化,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美中不足的是,从深圳到西岸城市,虎门大桥是必经之路,也是必堵之路;后来港珠澳大桥开通,但大部分凯发集团凯发官网的合作伙伴和员工都是内地人,无法开车上桥。深中通道2024年开通,届时两地往返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

  而这个集桥、岛、隧和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集群工程,所面临的世界级技术挑战也丝毫不亚于港珠澳大桥。巧合的是,成功输出深中首节钢壳沉管的牛头岛,正是当年为港珠澳大桥预制隧道沉管的地方。

  “深中通道沉管段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双向八车道也是全球最长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这对沉管预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兰志成打趣说:“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出发’!”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人回粤上岗前分批隔离,全覆盖检测;上岗后一天三次测温;为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组织工人24小时“三班倒”,并首次大规模应用公司研发的自密式混凝土、智能浇筑机提高工效……

  4月11日晚,伶仃洋上突起八级大风,强劲的风浪不停地拍打整修后的浅坞门。“那一夜,整个工地无眠。幸好我们前期设计时加入了一种新的密封防水设计和支撑斜拉。整夜,我们就在不停地巡查密封胶条止水带止水情况,只要浅坞门没有变形、位移,心里就有了底。第二天风平浪静,首节沉管顺利下水。”兰志成长舒了一口气。

  5g新基建

  架起信息“高速桥”

  4月14日,广东移动与惠州市惠东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惠东县白花镇谟岭工业区内携手共建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5g时代的云大脑。广东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之前,移动已在广州、东莞、汕头、湛江、佛山、惠州等地进行数据中心布局,规划建设5个集团级数据中心、2个省级数据中心,累计机房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规划机架超过13万架。

  而从设计图上看,这个落户惠州的数据中心占地200亩,计划投资达50亿元,建成后提供3.2万架装机能力,将是区域内最高标准的数据中心,充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内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等生活服务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像移动大湾区数据中心一样,湾区各地纷纷行动,政企携手发力,大手笔布局“新基建”,加快完善湾区信息化“硬联通”。

  对这每一步的进展,澳门青年蔡渊博都高举大拇指点赞。去年进驻横琴新区后,他和伙伴们合作开发了一款深度旅游app,发展至今已有注册用户几十万。

  借着疫情的“危中之机”,团队正在平台新推线上导览、线上旅游等功能。“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我开启了‘一日往返珠港澳三地’的同城生活;而5g等新基建,将为大湾区架起一座座信息高速桥,让我们的业务发展更加如鱼得水。”蔡渊博说。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都市圈,不管是铁路、公路等传统基建,还是高铁、城际、5g等新基建,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联通。一场疫情,将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凸显得更加明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预计,当前在大湾区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将强势推进区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
人民网:工程建设稳推进,跑出复工“加速度”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290.html 2020-04-23 16:36:00

  疫情不能阻挡国家建设的持续推进,挑战没有难倒央国企的复工决心,各单位经过精密部署,合理安排,保障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京秦高速遵秦段全线控制性工程实现提前复工 

  京秦高速公路遵秦段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和省、部重点建设项目,全长165.1公里,建设周期三年。目前,由中交投资投建的20个项目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在建项目复工率为100%。 

  3月9日下午,京秦高速公路遵秦段鹁塘沟隧道正式展开施工,拉开了遵秦高速抗疫复工的序幕。中交建设者们精准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及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远程查阅资料、现场视频检查、在线询问等方式,对22个在建、运营单位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云”检查提前实现了河北省交通厅重点工程复工建设的目标。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哈高速进出京压力,秦皇岛、唐山至北京将至少可缩短半小时的路程。遵秦段内鹁塘沟隧道全长5.4公里,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门寨连接线、工业规划区和风景旅游带,地理位置特殊。隧道开挖断面大,存在多处断裂带,施工制约因素多,工期紧,任务重,尽快复工建设对全线按期建成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334个项目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截至目前,中交疏浚已复工项目334个,占在建项目总数的94%,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加快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交疏浚作为中国疏浚行业的龙头企业,面对疫情严峻考验和复工复产紧张形势,坚决履行央企担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通过分级分类,制订规程和预案,大力运用科技手段等方式确保精准稳妥推进整体复工复产。

  “新海凤”轮起锚开赴长江口航道维护工程,确保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12.5米通行要求;深中通道首节沉管隧道基槽精挖完工并通过验收,助力世界最宽海底隧道首节沉管成功下水;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新建游船码头工程正式开工,为上海市打造“世界会客厅”新水上门户;国之重器“天鲸号”全力奋战“一带一路”建设,在肯尼亚拉姆港疏浚项目及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过扩大船舶自修、加强物资保障、人力资源组织调配等多方面齐发力,严控人员上下船,做好消毒工作,努力为肯尼亚打通新的出海通道。

]]>
中工网:百人核心团队为工程一线员工安“心”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291.html 2020-04-23 16:36:00

  通过培训建立一支100人的eap项目核心成员队伍,开展工程一线员工减压培训、员工情绪与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中交二航局六分公司复工前举办的eap专员培训班,本来计划培训60人,没想到通知下发后报名火热,157人参加了培训,其中90人通过了网络考试。”工会副主席皮志芬说。

  “叮铃铃……叮铃铃……”武汉封城后的一个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皮志芬吵醒:“我好害怕啊,我会不会要死了啊,我快要死了……”

  电话是一个员工打来的。对方在电话里说,自己已高烧四天,ct显示为新冠肺炎,但跑遍了各个医院,都没有床位无法安排住院,心里十分焦急。家里没有地方隔离,家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

  皮志芬明显感受到了这位员工心理极度恐慌和焦虑。挂断电话,她一边火速帮其联系床位,一边立即致电员工帮助计划组,安排咨询师为该员工进行心理危机援助,缓解疫情带来的精神危害。

  经过数次心理疏导和干预,这名员工的情绪得到了较好的舒缓,积极配合治疗,目前已痊愈并回到工作岗位。

  2019年10月,六分公司工会启动员工帮助计划,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工程建设者长期奔波在外,难免有焦虑、不安、茫然等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疏解,时间久了容易导致心理方面的隐疾。通过eap的实施,给员工提供社交技巧、亲子关系、婚恋指导等方面的心理服务,引导大家保持心理健康,培养积极阳光心态,达到员工团结向上、项目和谐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没想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eap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皮志芬说。

  “我发烧了,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周围有人确诊了,我好担心、好害怕。”……疫情发生后,一些员工变得烦躁、焦虑,六分公司工会迅速开通免费疫情心理援助平台,心理专家24小时为员工及家属提供心理援助。

  eap通过工会、应急办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数据,给发烧员工和新冠肺炎患者一一打电话,关心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为员工及家属主动提供心理辅导,对情绪不良的员工进行心理援助,获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疫期心理干预方面的经验,中交二航局六分公司制定出台员工心理健康手册,眼下正在复工的项目部发放,为疫后恢复生产,提供心理支持。

]]>
央广网:广东开春高速双悦特大桥预计7月底合龙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5.html 2020-04-16 18:07:00

 

开春高速tj04新东大桥桥梁施工。(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广州4月10日消息(记者周羽 通讯员黄景辉、曾文浩)记者从总部位于广州的中交四航局获悉,粤西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开春高速公路正加紧施工,建设者正在按原来既定的今年年底竣工目标奋进。

  在开春高速总承包部tj04施工段现场,作业人员正加紧主桥连续刚构挂篮施工,有的捆扎钢筋,有的调整模板,有的进行预应力拉伸,同时塔吊源源不断将各类生产材料吊装到施工平台;隧道里,施工人员熟练地操纵着三臂凿岩台车进行掌子面开挖,机械发出震耳的轰鸣声,施工场面热火朝天。据介绍,该施工段由中交四航局一公司承建,该标段全长9.484千米,肩负着红旗特大桥、双悦特大桥、石羊山隧道等重大控制性节点工程的修建。目前各个工点均已全面复工。“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我们投入人员近1400人,其中新增600人,同时通过扩产预制梁场、实行24小时作业、翻倍投入机械等手段,务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全力把受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开春高速总承包部tj04施工段项目经理张杰华说。

  双悦特大桥预计7月底合龙 

  “高度矮了一公分,右边也偏了一点点。”站在双悦特大桥左幅5号墩的上部结构施工平台,测绘工作人员莫伟圳正认真、严谨地对施工模板的标高、左右偏位等参数进行调整,并一一记录下来。“由于双悦特大桥多个桥墩在同时进行挂篮施工,每施工完一节,都需要及时对模板进行调整,把整体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才能确保最后合拢顺利。”

  建设中的双悦特大桥橫跨省道276线的山谷里,高耸的桥墩与双悦隧道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环顾四周,10余台塔吊有条不紊地运输着各类生产材料,一辆辆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来回穿梭,工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盖梁、挂篮等施工。

  来自内蒙古的施工人员张刚是新加入的班组成员,主要负责主墩的挂篮施工。疫情影响加上长途跋涉,刚来的时候多少有点不放心。“这里为我们提供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资,每天做好体温检测,对我们的食堂、住所全面消毒,还专门给每个人印发了防控手册等,所以在这里工作挺放心的,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当中去。”张刚说。

  “为了抢回工期,我们新招了一个班组,人数在110人左右,主要进行主墩的挂篮施工以及引桥墩的盖梁工作。目前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双悦特大桥可以实现合龙,9月底达到通车条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吴柏辉说。

 

开春高速tj04石羊山隧道工人施工。(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石羊山隧道新增掌子面施工 

  石羊山隧道全长2845米,是开春高速全线最长的隧道。“由于隧道口两端属于悬崖陡峭地形,一开始,我们从隧道入口至900米的区域,采用导洞施工方法开辟隧道的两个掌子面进行洞身掘进。”项目总工黄翱翔说。

  在隧道正洞掌子面,数名工人正在距离掌子面十米开外的地方操纵机械进行凿岩施工。隧道内并无尘土飞扬和渣土遍地,只听见机械发出的轰鸣声,却几乎看不到什么浮尘。“我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三臂凿岩台车设备,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不仅提高了安全性,也确保了施工效率。”黄翱翔告诉记者,掌子面施工作业原本需要大约20人,现在只要3人操作台车即可完成。

  目前,石羊山隧道总体进度已完成65%。其中,左洞已顺利实现单侧贯通,右洞剩余约600米贯通。“按原本工期,石羊山隧道计划在今年9月底实现全线贯通。受疫情影响,复工初期的炸药供应较为紧张,影响了整体施工进度。”石羊山隧道生产经理胡国强说,“我们正着手计划在隧道大里程侧新增一个掌子面施工,调配更多的机械和人力,克服悬崖陡峭地形的困难,实行两头同时挖进,从而缩短施工用时,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胡国强说。

  红旗特大桥翻倍投入机械 

  红旗特大桥全长2636米,主桥为连续刚构桥,总共有8个主墩,最高墩高达83米,横跨蜿蜒起伏的山丘,最高高差达到70余米,它的施工进展,是影响开春高速冲刺年底通车的关键因素。

  远远望去,一座座高高耸立、整齐排列的墩身在山川之间拔地而起,几个主墩全部完成封顶,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二十层楼高的22号墩施工平台挂在半空中,这里采用了全封闭操作平台施工,作业人员乘电梯上去,在平台内行走和作业,便捷安全,错落有序地分散在进行挂篮施工。“我们这个墩在8个主墩里建设进度排第三,目前两侧挂篮施工进行到了第三节、第四节。”申杰是现场负责督促和指引22号墩施工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他们人员投入增加到了30人左右,实行两班倒,几乎是全天候、无休止地抢抓工期。”

  开春高速总承包部tj04施工段项目工程部副部长袁武表示,为了加快进度,红旗特大桥全线投入超过400名工人,24小时施工,每个主墩的投入都在30人左右。“我们有信心维持原本工期不变,力争9月底完工,确保年底通车目标不受阻。”袁武说。

  与此同时,进入四月以后,雨季天气的来临也为项目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正紧急打造一批具备伸缩功能的雨棚,搭建在各个施工平台上,保证在一般雨天我们能够正常作业,确保工期不误。”红旗特大桥生产经理梁锦润说。

 
]]>
央广网:粤港澳大湾区深中通道首个钢壳沉管顺利下水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6.html 2020-04-14 18:11:00

 

 粤港澳大湾区深中通道首个钢壳沉管顺利下水(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4月12日,在广东省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和中交四航局的全体建设者见证下,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项目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个钢壳沉管在缆绳的牵引下,从浅坞区缓缓横移至深坞区,顺利完成下水作业,为接下来的沉管隧道安装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深中通道项目建设迈上一个新阶段。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基础设施,沉管隧道全长达到6.8公里,由32个管节加一个最终接头“搭积木”连接而成,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首个浇筑完成的e1管节是非标准管节,长123.8米,重达6万吨。

自主创新 破解钢壳预制难题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该结构为国内首次应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使用。设计师对深中通道隧道100年寿命提出了最严格设计标准。面对传统浇筑设备适用性差、沉管预制工期紧和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中交四航局技术团队整合工程和机械的技术资源,自行设计一款智能化浇筑装备。为深中通道量身定制,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能浇筑装备,具有越障能力,可灵活移动,还能实现浇筑速度、下料高度等因素的稳定控制,精细化控制每个仓格的混凝土饱满度,最终实现隐蔽工程可视化、传统工程智能化、土木作业精细化目标,为沉管预制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保障。

  据悉,相关成果将填补行业空白,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及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稳健自密实混凝土,在智能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下,圆满完成了首节沉管的浇筑任务,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钢壳沉管,奠定了中国钢壳沉管隧道预制的基础。

智能台车 实现8万吨沉管平稳移动 

  深中通道沉管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沉放最大水深达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预制完成的8万吨钢壳沉管,如何提速,一开始就是四航工程师的必答题和挑战题。

  深中通道每节沉管长165米,重约8万吨。参照港珠澳大桥建设技术和经验,单节沉管预制需要72天时间,一节沉管每天顶推约30米,完成单节转运需要7天。为满足工期要求,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牛头岛沉管预制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项目要保证每月生产1节沉管,必须1天之内完成钢壳沉管在预制厂内的纵移动。

  自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建设以来,中交四航工程师对沉管移运工艺及设备进行了深入研究。“当时我们经过了巨大革新才使港珠澳大桥顶推系统实现从30天到15天再到7天的提速,这已经到达了极限,”四航局技术中心总经理陈伟彬说,“但是现在用这套顶推系统做深中通道项目,难以满足功效要求。”研发一套“专业化”钢壳管节移动系统,成为了项目团队的唯一出路。

  沉管移运装备是四航局自主研发制造、由200台单个载重最大800吨的电动轮轨式液压台车组成的世界最大智能台车编队的投产实践。项目团队灵活运用三点成面的原理,将4条轨道的200台台车串联成3个支撑点,控制钢壳沉管的水平面稳定,并对台车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200台台车同步前进、升降和自动纠偏的智能控制与管理,最终创新研制出适合深中通道钢壳沉管的移动系统,实现了从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移运典型施工耗时一个月,到深中通道首个钢壳沉管移运典型施工仅有5个小时的重大技术突破,成功攻克了8万吨沉管移运难题。

  智能台车组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可收集台车运行的各项数据,集控界面则是触屏操作,可实时显示收集到的各项参数。同时,系统还设置了自动调速等算法程序,实现台车组智能调速,最终完成200台台车同步自平衡、自纠偏和路面自适应等智能化操作。

  “虽然我们已经调试过很多次设备了,但毕竟没有用台车真正运过6万吨的东西。在沉管移运完成前,那心都是悬着的。但实践证明,我们真的成功了!”项目设备部部长赵国臻激动地说。相较港珠澳大桥的沉管移运的用时7天,深中通道的首节沉管移运仅仅用了4.5个小时。

党建引领 完成二次舾装改造 

  深中通道项目钢壳海底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双向八车道,断面宽度46米,港珠澳时期的沉管宽38米,牛头岛预制厂二次舾区拓宽出海通道、新造坞门是沉管起浮坞的关键工序。二次舾装区改造是一项“卡脖子”工程,它就像一个“水池”,只有先把水池门关上,灌满水,让沉管下到这个水池,才能借助水的浮力拖动沉管出海,为整体工程提供保障。

  临时围堰、深坞排水、坞内拓宽、新建舾装平台、新建水泵房、坞门、坞墩等是二次舾装改造的重点工作。其中,2万吨巨型坞门是挡在钢壳沉管出海安装关键线路上的一道坎,都是实打实的硬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在3月底前预制完成,才能打通沉管隧道安装的通道。

  春节期间,牛头岛上的项目党员干部没有选择休假,主动留守,加班加点新建坞门。然而,突然来袭的疫情,打乱了原本按期返程的建设者计划。项目班子带头组成党员骨干突击队,将党旗插在牛头岛的临时围堰上,白天抢抓岛屿作业的窗口期,铆足干劲抓紧施工。晚上在办公室,研讨坞门闭合技术风险、质量风险,讨论水泵房安装的困难,分析临时围堰拆除的水下孤石问题,项目突击队将第二天施工的每一个问题都解决了,才会交班休息。

  所有工序都是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都关系沉管隧道进度,设备和人员24小时连轴运转,土建施工和钢壳沉管钢封门、止水带等配套安装都同步开展。在这样的坚持下,历时96天的双班倒,重达20700吨的巨型预制构件——坞门,如期顺利建成。3月27日开始了2万吨坞门的转向、移动工作。随着坞门被钢缆绳慢慢迁移到坞墩,灌水坐底,标志着整个二次舾装的改造作业正式结束。项目团队抢回工期,党员突击队攻克了“卡脖子”难关,把预制区域从内海和外海区分开来,为e1管节如期下水提供封闭环境。

顺利下水 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 

  4月12日上午11时,当现场工程师收集到所有工序环节核查数据后,沉管下水的历史性时刻启动。项目总指挥、深中管理中心主任王啟铜一声令下,沉管横移启动,四台卷扬机同步用力,沉管在缆绳的牵引下,缓缓进入深坞区,实现和大海的首次接吻。下一步即将开展e1管节的二次舾装工作,预计5月打通沉管出海通道,于6月底前开始首节沉管安装作业。至此,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牛头岛预制厂圆满完成钢壳工厂法生产的流水线作业,项目团队重整行装再出发,不辱使命战胜了工期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考验。

  中交四航局牛头岛沉管智慧工厂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移动装备、混凝土浇筑机器人系统、智慧工地调度系统,代替了传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钢壳沉管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深中通道在港珠澳大桥跨海通道建设水平上再上一个台阶,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
新华网:贵州首条自建自营地方铁路——瓮马铁路启动静态验收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4.html 2020-04-13 18:05:00

  日前,采用ppp模式建设的贵州省首条自建自营地方铁路——瓮马铁路正式启动静态验收。

航拍建设中的瓮马铁路。新华网发(雷鸣 摄) 

  据了解,静态验收是线路在不跑车的状态下,铁路验收单位对线路各系统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和设备性能等开展全面精细的验收检查,以确认工程是否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系统设备是否已安装并调试完毕等。静态验收结束后,瓮马铁路将进入动态验收(即联调联试等工作)、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等阶段,为按期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瓮马铁路是由贵州铁投、贵州剑江集团和社会出资人中铁二十局、中交路建、贵州桥梁共同投资建设运营。铁路全线建筑总长72.595公里,投资近50亿元,待二期项目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建成后,全长将达210公里,总投资约154亿元。

 

航拍建设中的瓮马铁路。新华网发(雷鸣 摄) 

  瓮马铁路及其南北延伸线设计时速120公里,沿线经过都匀、福泉、瓮安、遵义等地区。该条铁路开通后,将对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有效降低沿线瓮福集团、山东金正大、深圳芭田、川恒化工股份等大型货企运输成本、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经济日报》:中国跨运车出口瑞典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3.html 2020-04-07 18:00:00
 
 

图为振华重工生产的首台智能跨运车。

  日前,该智能跨运车在瑞典顺利交付,标志着中国跨运车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

]]>
新华网:贵州剑榕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2.html 2020-04-03 17:59:00

  这是4月3日拍摄的建设中的贵州剑榕高速公路月寨溪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近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贵州剑河至榕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复工。剑榕高速项目起点接沪昆高速公路,终点接厦蓉高速公路,全长116.45公里,全线跨三穗、剑河、榕江三个县域。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
新华网:深中通道工程首节沉管隧道基槽开挖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7.html 2020-03-28 17:54:00

  深中通道工程首节沉管隧道基槽27日开挖。该沉管隧道基槽是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浮运安装的关键工序之一,施工“神器”是抓斗式挖泥船“金雄”轮。

  这艘具备定深平挖功能的工程船由中交广航局独立自主研发,曾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负责精挖施工。

  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施工频繁,施工干扰大,并且沉管隧道基槽基本与水流垂直,在如此复杂的横流条件下施工,“金雄”轮需要用4个16吨重的锚进行定位,还要防止因洋流导致走锚造成定位不准、出现定深偏差等情况。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超级工程,首节沉管隧道基槽精挖预计于4月中旬完成。

]]>
央广网:世界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南塔封顶、沉井封底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1.html 2020-03-27 17:58:00

  3月26日晚,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送上塔顶,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南塔成功封顶。就在南塔封顶完成的前天(24日)晚上,大桥南锚碇沉井混凝土封底施工比原计划提前6天完成。两天内完成两大节点目标,大桥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是世界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其中南塔为门型混凝土塔,高144米,为大桥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南塔由桩基、承台和塔身组成,从桩基到塔身共浇筑混凝土9万余立方米。南塔塔身共分32个施工节段。南锚碇沉井是世界首例在深厚淤泥层中建造的超大型陆域沉井,平面尺寸为70米×63米,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是宁波至东莞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g228线两大项目共线跨越瓯江的控制性工程,被列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是国内首次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大桥的建设对提高我国东部沿海公路运输大通道通行能力,推进温台产业带和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发展,缓解甬台温高速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交通报》:中交公规院开展防疫复工“三五”创建活动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5/t20200509_114671.html 2020-03-20 09:22:00

  近日,在复工号角吹响之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公规院)把基层党建作为防疫复工的有力抓手,引导各单位在防疫复工中广泛开展党组织“五大战斗堡垒”、党员“五大先锋模范”、团员青年“五大突击队员”的“三五”创建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各级党组织、团组织纷纷迅速响应,他们以“三五”创建为标尺,制定激励措施,科学防控疫情,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募捐行动,加强舆情引导,在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的同时,全力推动各项目复工复产。 

  构筑“五大战斗堡垒” 掌握防疫主动权 

  作为设计单位,项目评审、外业踏勘、后续服务等这些看似再常规不过的工作内容,却在疫情期间面临着无法集中办公、防疫物资供应不足、交通不便等诸多难题。 

  为此,公规院各级基层党组织采取超常规措施,结合实际,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着力构筑起党组织“五大战斗堡垒”,即防疫阻击的堡垒、高质量稳增长的堡垒、统一行动的堡垒、管理提升的堡垒、舆情引导的堡垒,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月10日复工的第一天,公规院华杰公司代理招标的雄安新区起步区交通运输通道工程项目顺利开评标,吹响了公司业务发展高质量稳增长的冲锋号。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局面,项目团队在筹备工作中凝聚党组织集体智慧,通过完善预案、实地调查、积极沟通,为投标人、招标人等做好探路协调工作,强化评标工作的多重保障,确保节后第一标在非常时期顺利实施。 

  疫情期间,公规院道路二部党支部要求各项目组每人每天向部门主管领导报备当日身体状况、外出行程,主管领导汇总后逐级上报。外业人员除向本部门领导报备,还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备,全力筑牢防疫复工防线。 

  公规院邹平项目公司结合项目实际,成立由园林公司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项目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制作条幅12条、宣传海报20张,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在复工前期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党支部在疫情期间坚决服从公规院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同时,强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加快管理手段和生产方式升级,进一步提升疫情期间的管理能力。 

  “五大先锋模范”尽显党员风采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的过程中,公规院各项目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强化责任落实、冲锋一线、带头执行生产任务、科学防疫、为民解难的“五大先锋模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 

  来自公规院大桥二部的青年党员孙嘉,将患病的母亲安排入院进行手术后,毅然在返岗复工之际,第一时间返回项目开始深中通道的配合施工任务。 

  在这次疫情期间,公规院以王丽瑶、邓宣昀、陈丹竹为代表的青年党员,在朋友圈发起认捐活动。一时间,公司员工、凯发集团凯发官网的合作伙伴纷纷响应,最终共募集善款57200元,购买了220套防护服,并于2月7日打包发往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支援抗疫一线。公规院新疆分公司青年党员帮助居民采购药品、食物及生活用品。他们每天志愿服务近10个小时,深夜还经常顶着寒风挨家挨户为居民送物资。 

  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公规院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大突击队员”为防疫注入青春力量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规院的团员青年与党员一起,在疫情战斗的前线经受锻炼,努力当好“五大突击队员”(防控疫情的“战斗员”、各项后勤工作的“勤务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员”、迎难而上的“示范员”、疫情知识的“宣传员”),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青春力量。 

  1月31日,陈昊若作为国际二部第一批海外复工人员,义无反顾奔赴肯尼亚项目现场。在14天隔离观察期间,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采取线上办公的方式推动内罗毕快速路项目顺利进展。隔离观察结束后,他积极配合协调项目组后续人员进场复工的隔离工作,同时向肯方业主单位汇报施工先建段技术方案并与肯方人员沟通中方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取得的积极进展,为确保项目按时复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月10日复工第一天以来,每天7时20分,来自公规院的“蓝马甲”青年志愿者就准时出现在中交大厦入口,一丝不苟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和出入证核对,耐心解释政策、维护秩序,做好大厦消杀巡查工作。 

  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为确保各项目在疫情期间有序复工复产,公规院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青年创客品牌作用,以及群团干部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敢担当、甘奉献、勇创新,坚持精准服务,认真履行职责使命,营造了战“疫”复工我先行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公规院各级党组织、团组织将继续把“三五”创建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加强组织筹划,从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际活动成果助推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的双胜利。(记者 潘斯航) 

]]>
央视:《朝闻天下》珠海 深中通道2万吨浮运坞门预制完成 复工后加班赶制 抢回耽误工期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5.html 2020-03-12 17:40:00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万吨浮运坞门预制工作近日正式完成,标志着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即将进入下水技术准备阶段。

]]>
新华网:中交广航局助力重点港口工程建设提速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10.html 2020-03-11 17:57:00

  阳春3月,广州港出海航道北段海面一片忙碌,中交广航局万方耙吸式挖泥船“万顷沙”正在进行广州港出海航道北段维护工程项目施工。

  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起广州港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龙穴岛)东侧,北至大濠洲航道,全长约73.15千米。疫情发生期间,中交广航局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

  中交广航局广州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苏伟介绍,疫情期间,所有施工人员每天坚持测体温,办公场所严格消毒,各船均配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为了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接触,项目部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详细部署船舶施工方案策划和安全保障措施,有效应对防疫期间船舶安全施工管理难点。

  与此同时,中交广航局参建的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i标段工程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中交集团旗舰挖泥船、中交广航局“浚洋1”轮正在现场开足马力,战“疫”施工。

  据了解,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i标段工程今年的施工主要任务是对航道浚深和拓宽,计划在今年6月中旬将航道浚深至负22.6米,拓宽至310米。

]]>
中国新闻网:中交福旅(福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落地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9.html 2020-03-09 17:56:00

  据福州自贸试验区消息,中交福旅(福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于3月3日正式设立,基金总规模70亿,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中交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交建银(厦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旗下福建福旅联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福建福旅沿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共5家机构发起设立,中交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与福建福旅联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在福州市各级政府全力支持下,各方克服困难,疫情期间完成了中交福旅(福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组建工作。

 

  中交福旅(福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采用央地合作模式,助力福建经济发展,重点投资于省内重大基建项目及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管理人将融合资源网络与投资经验优势,秉承“长期资本 增值服务”的投资理念,为地市政府及优质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实现地方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

  据悉,中交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目前管理基金53支,累计投放规模605亿,投资项目总量3774亿,是中交旗下致力于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资本证券化、企业并购等多元化布局的产业投融资平台。

  福建福旅联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发起设立,相继管理了福建省旅游基金、南平乡村振兴基金,旗下基金致力于发挥引导作用,助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在文化旅游、消费品、新兴产业、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做产业布局。

]]>
中国日报网:外高桥造船2号船坞接长改造项目主体结构完工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8.html 2020-03-09 17:55:00

  3月7日,随着一艘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出坞、一艘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艏艉两个巨型分段同时起浮,标志着备受关注的拥有“中国第一长度船坞”之美誉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型邮轮船厂适应性改造重点工程——2号船坞改造项目主体结构完工,并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大考”。

  船坞设施是船厂的核心资源。2号船坞改造工程,是外高桥造船为了适应大型邮轮建造启动的第一个基本建设改造项目,由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工程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2019年4月船坞加固区改造项目完成,同年12月新坞室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为主体结构的完工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难。2月25日,为了确保本轮出坞生产大节点计划的实现,外高桥造船组织召开了大型邮轮重点建设项目防疫和复工高层专题会,会同中船九院、中交三航局等船坞改造项目设计和施工单位,围绕项目总包单位管理、返岗员工梳理、防疫物资发放、工程计划落实及复工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协调和部署,一致明确,三方工程负责人靠前指挥,全面负责和督查疫情防控、项目复工等各项措施的落地,掌控每日人员到岗信息及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协调人力资源统筹;快速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合理安排生产资源,严谨、严肃、严格执行项目计划,确保项目安全有序的复工和节点计划的完成。

  中船九院的设计人员坚持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处理工程设计上的问题,体现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

  中交三航局项目部通过包车形式,累计接回了50名非重点疫区的施工人员,严格实施分批隔离、分批投入复工的措施。2月25日经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备案同意,项目正式复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项目部组织人员,争分夺秒,先后完成了五道钢支撑拆除、廊道缺口临时封堵、立柱桩孔浇筑及一系列机电设备安装等繁重工作。

  在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时,船坞接长段两侧的排水泵,由于供应商还未复工,致使供货无法按时到位,成为了制约工程完工的最大难题。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外高桥造船生产保障部将刚修复好的备用排水泵主动提供给施工单位。外高桥造船建设工程部则立即组织协调有关人员连夜赶工,在出坞前一天将4台排水泵顺利安装到位,解了工程的燃眉之急,使项目建设终于跟上了造船生产节奏,为船舶按计划出坞扫清了障碍,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项工程,是将现有船坞从540米向陆侧延伸200米,使总长度达到740米,满足一艘半大型邮轮、或一艘大型邮轮和一艘大型散货船串联建造之需求,从而提升其综合效能。2号船坞改造项目主体结构完工,为推动外高桥造船的转型升级,保障大型邮轮的顺利建造,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新华网:中交四航局“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全面复工复产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4.html 2020-03-06 17:38:00

  中交四航局通报,该公司34个海外项目已全部复工,各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中交四航局是一家位于广州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近年来参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路桥等建设项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交四航局海外项目的防疫和复工复产任务艰巨。各项目部积极应对,打好防疫和复工的组合拳。

  在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中交四航局项目部的170多名工人在六个工区忙碌着。项目副书记苏建华介绍,已采购了4500多个口罩、400余双医用手套等各类防护物资,并设置了21间隔离房,以加强防控。

  肯尼亚拉姆港泊位项目施工正稳步推进。目前,施工现场中方人员210人,当地劳工800多人。中交四航局项目部建立了每日疫情通报群,制定了国内返肯员工旅途防疫指南,做好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

  受入境政策和航班影响,中交四航局部分海外项目的施工人员进场和物资调遣受到限制,该公司采取属地化管理措施应对挑战。

  在沙特的吉赞立交桥项目上,该公司曾面临施工压力。为弥补材料设备和人力不足,公司项目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在沙特及周边国家寻找相关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并在当地劳务市场招聘外籍技术人员,克服了阶段性困难。

  在马来西亚的东铁项目、肯尼亚蒙巴萨kot石油码头项目、东帝汶帝巴湾新集装箱码头等施工项目上,中交四航局也都因地制宜,采取了类似属地化管理措施。

]]>
人民网:贵州第一长隧——桐梓隧道复工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6.html 2020-03-04 17:44:00
  
兰海高速重庆至遵义段扩容工程桐梓钢筋加工场工人正在作业。杨瀚 摄
  3月2日,在兰海高速重庆至遵义段扩容工程桐梓隧道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隧道开挖等作业,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施工场景。

  桐梓隧道是兰海高速重遵扩容工程最长的一座隧道,也是贵州省内第一长隧道。该隧道起于桐梓县楚米镇,止于马鬃苗族乡,全长约10.5公里。

  兰海高速重遵扩容项目8标承担了桐梓隧道出口段4.5公里施工任务。受疫情的影响,该隧道复工时间延迟了近20天。为了抢抓工期,施工方通过就近调配人力资源、24小时不间断作业等方式,补齐施工进度。

  中交集团一公司桐梓隧道8标项目安全总监逯啟凯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公司通过省内就近调剂内部人力资源,同时吸纳桐梓县内专业一线工人来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目前本标段负责的主洞有3个作业面同时施工,每天可掘进8至9米,斜井建设全部完成,主洞开凿建设完成1.5公里。”逯啟凯说道。

  桐梓县积极对对境内在建高速项目统筹协调,兰海高速重遵扩容工程在桐梓境内13个标段已实现全部复工,预计2022年年底完工通车。据桐梓县高速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征拆科科长王波介绍,从2月10日起,该县就对桐梓境内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的复工复产的协调服务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部署,通过网格化服务,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全力以赴的做好高速公路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
央视:《朝闻天下》辽宁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复工建设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3.html 2020-02-29 17:33:00

  疫情防控期间,中交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修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合理安排工期进度、强化疫情防控举措,科学有序推动项目复工复产。

 

]]>
新华网:蒙内铁路安全运营1000天,成为技术转移“神经中枢” 媒体聚焦 http://www.ccccltd.cn/news/mtjj/202004/t20200423_114302.html 2020-02-26 17:32:00

  在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安全运营1000天之际,负责铁路运营的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总经理李久平25日说,蒙内铁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肯尼亚经济和社会发展。

  当天,蒙内铁路安全运营1000天表彰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李久平在表彰会上说,蒙内铁路自2017年5月31日开通以来,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安全形势总体可控,创造了肯尼亚标轨铁路新的里程碑,向社会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蒙内铁路开通以来,我们对肯方员工采取‘因人因专业因岗位’的培训方式,致力于转移中国铁路技术,选拔肯方尖子人才,完成铁路人才储备,本地化率接近80%。”李久平说。

  据李久平介绍,作为中国在非洲承建的“一带一路”重要项目,蒙内铁路截至2月24日已开通运营1000天,累计开行列车1.3万列次,累计运营636.8万公里,运送旅客417万人次,发送货物77.1万个标准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肯尼亚经济和社会发展。

  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何福汉在表彰会上就技术转移作报告。他说:“1000天来,我们在123个技术工种全方位实施了技术转移工作,实现了授人以渔,完成了全产业链的有效技术转移,向肯尼亚提供了能够自主发展铁路交通的技术和能力。”

  何福汉说,蒙内铁路现有肯方员工2525人,中方员工676人。肯方员工在主要技术工种开始独立顶岗,有1072名肯方员工可以独立完成58个作业项目。2019年底,公司内部晋升和社会招聘肯方管理人员252人。

  蒙内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首都内罗毕,铁路全长约480公里,是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