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需要4个工人在造楼机上巡查监测,如今只需要1个人远程指挥,就能掌握造楼机爬升过程中的实时状态,这得益于超高层造楼机监测系统。”中交建筑厦门白鹭西塔项目经理李鹏坤在项目部承办的福建省智能建造暨质量安全观摩会上,向参会代表介绍道。
白鹭西塔项目位于厦门市集美新城核心区,是集国际化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高端购物中心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工程,其中,266米高的主塔楼是中交集团目前国内在建第一高楼。项目采用的“空中造楼机”设备长25.8米、宽25.8米、重500余吨,由25根钢柱组成爬升系统,相当于用25只“脚”支撑300余辆小轿车向上爬楼,而且爬升速度必须完全同步,前后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
“报告控制室,4号钢柱竖向高度偏差4毫米,请立刻暂停所有钢柱爬升。”施工现场,机械部部长祖雨的紧急呼叫声从对讲机中传来。控制室立即下达纠偏指令,10分钟后4号钢柱到达指定高度,祖雨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指挥造楼机向上爬升。“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看来今天的顶升工作又要超时了。”项目总工程师汪钲东焦急地说道。
要确保造楼机25只“脚”同步爬升,每隔30分钟就需派人检查机器爬升情况,导致每次顶升到4.2米高的标准层需要5个小时才能完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一时间,如何打破现有设备在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等方面的瓶颈成为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项目部立刻成立攻坚小组,开展头脑风暴。在讨论会上,汪钲东提出自己的想法:“能不能为每只‘脚’装上传感器,利用数智化监测代替人工监测,确保爬升速度保持一致?”攻坚小组成员刘瑾补充道:“这相当于给造楼机装上了‘数智大脑’。”经过一番讨论,组员们逐渐理清思路,决定结合施工现场特点自主研发一套超高层造楼机监测系统。
经过半个月的摸索,攻坚小组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等技术手段,研发了一套超高层造楼机监测系统,并为系统安装上远程视频监控,在每个支撑牛腿上都设置了360度旋转球形探头,对造楼机爬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攻坚小组还建立了造楼机有限元模型,结合不同状态下钢平台施工荷载值,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实时掌握由于外部荷载变化导致钢平台梁、柱的系统应力变化和变形的大小与分布情况。
纸上得来终觉浅。汪钲东决定带领攻坚小组利用施工空余时间开展造楼机分级上载实验,逐步校正系统精度,并不断完善钢柱压力传感器,每次测试都进行实地验证,确保偏差不超过允许值,满足施工需要。
有了超高层造楼机监测系统,造楼机从最初爬升一层需要5小时到如今不到2小时,施工效率显而易见,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监测风险,实现了造楼机安全、快速爬升。在“数智大脑”的加持下,白鹭西塔项目这座厦门城市新地标在以每日可见的速度加快建设。
- 责编:
- 来源:中交建筑